在旧有观念里,总认为给子女积累足够的财富,就是对其最大的爱。然而,此举真能保障子女一辈子富足吗?司马光有段著名的家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

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先敬“谷公”,再敬祖宗,就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

陶潜教子

2017-09-11

陶潜是有名的田园诗人,是公认的“千古隐逸之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闲翻《陶渊明集》,发现他常以诗教子。

杨绛做学问

2017-09-08

杨绛先生不仅小说散文写得好,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名声的翻译家。她曾为了翻译好《唐吉诃德》,年近五旬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着实令人敬佩。

华夏民族,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家训。重视家庭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传统。先贤孔子教育弟子们语言要美,不能骂人。曾子教育孩子对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能粗野撒泼。

悠悠临江楼

2017-09-06

华夏大地上有不可胜数的亭台楼阁,其中不乏因某一名篇而久负盛名的。上杭临江楼就注定因毛泽东的那首名篇《采桑子·重阳》而不朽。

1938年6月,新四军军部在行军途中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定战时政治工作的方针、任务、制度与领导方式等基本问题,要求部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实行不拉夫、不收款、不扰民的

近日读书,读到作家孙犁的简介。这位现代著名作家,是1937年投身革命的老八路,一辈子最高的职务是《天津日报》文艺科副科长。副科长这个职务,在官衔多如牛毛的“乌纱帽”中,可以说

黄道周(1585-1646年),是漳州先贤、明末大儒。他少年时立志苦读,博览群书;为官时直言敢谏,风骨凛然;明清易代之际受命于危难,舍生取义,表现出一位儒者高尚的道德节操。好友徐

提起包拯,马上会想到那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形象,它作为一种民族记忆长存人们心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包拯还是一位治家能手,他留下的孝肃家风穿越千年、万古流芳。

由于特殊经历,形成了李根源一生往来的人物多是达官显贵;他所涉足的场所多是高层官场,因而造成了他居高临下、一呼百应的大人物形象。然而,伟人的性格也有多面性,李根源亦如此,在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为封疆大臣,他来永昌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汉回之间的矛盾,可是他在百忙的三天中,肯为永昌一介秀才因修道路、热忱地方公益,题书匾额进行表彰,不泯其功绩

我想太保山作为一座海拔并不高的小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乃是因为它厚重的人文历史。而追溯历史,我们不能不追怀文澍。追怀文澍,惟愿通过解读让这个遥远的历史名人与大家变得亲近。

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党员干部中的执纪者,当有清醒的判断和选择,把心放事上,把事放心上,忘掉个人,忘掉私欲,为党和人民的长久事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为家庭和个人的长久幸福

人的一生,要怎样修身克己,才会益于所追求的理想,有所建树,一时?一世?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枢,初入仕途时曾立誓“誓绝一钱”,表达了自己誓要清廉为官、甘守清贫的

孔子“仁政”和“德治”的廉政思想,是我国古代廉政思想中的宝贵财富,我国历代廉吏皆以此为其廉政的基本出发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内涵。

江西庙戏台子的两侧,有这么一副楹联: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戏,往来只换衣冠。这幅楹联,细细回味,何尝不是一服清凉散!

刘玉娘(?—926),后唐庄宗皇后,谥号“神闵敬皇后”,人称“戏子皇后”,她以色事人,用极端的手腕登上皇后宝座,本应母仪天下的她却以“经商”名传天下,以贪婪记载在典章史册中

“法者,治之端也”,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此语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认为,一个国家严守法纪,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国家一定会衰弱败亡。针对荀子的这个

有大志的人,对于钱财视如粪土。而对于社稷,则有忧患意识;对于百姓,有担当精神。王夫之本人就有“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节和胸怀,这对后代的影响绵延不息。

总结自己一生功业,苏东坡以“黄、惠、儋”三州“功业”为荣,这是因为他是在有职无权、形同流放,同百姓打成一片时作出的奉献,所以弥足珍贵,且值得永久怀念。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富有争议的人物,有关曾国藩传说、典故、介绍、研究也已经有许多。作为追求道德自律的封建大臣,从其家书中寻找一些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裨益的观点、思想,或许也是

自南宋开始,仕宦家训在原来主要齐家教子的基础上,又大大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从而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叶梦得、赵鼎、陆

苏琼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清官廉吏,曾经先后出仕北魏、北齐和北周。苏琼之所以能先后“跨国”做官,并不是像后世“不倒翁”冯道那样没有节操,而是因为待人正直、做官清慎,百姓爱戴。

革命者谁无家庭?老一辈革命家,不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代,都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家书。信中他们或向家人讲述自己的近况、抒发报国的心志,或向家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