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做学问

发布时间:2017-09-08 09:55: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杨绛先生不仅小说散文写得好,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名声的翻译家。她曾为了翻译好《唐吉诃德》,年近五旬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着实令人敬佩。

1957年,杨绛接到将《唐吉诃德》翻译成中文的任务。当时出版社方面告诉她,可以借用任何译本来翻译此书。杨绛那时不仅精通英语,而且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最后,她找来五种不同类型的英法译本。不过,在仔细对照后杨绛发现,这些译本虽然翻译得不错,但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原著特有的风格。所以要想翻译《唐吉诃德》,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原著来读一遍。

当时,杨绛对西班牙语一窍不通,要想读懂原著,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年近五旬的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自学西班牙语。当听到杨绛的这个决定后,她身边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感到她有些过于“偏执”:仅仅为了翻译一本书便去自学艰涩难懂的西班牙语,有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吗?当时,就连出版社方面也好心地劝说杨绛,不要太难为自己。

面对众人的好心劝说,杨绛微笑着回答道:“既然出版社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义不容辞地将其做好。难道还有什么比学习更快乐的事情吗?”

经过四年多的刻苦学习,到了1961年,杨绛的西班牙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直到这时,她才开始着手翻译《唐吉诃德》,其间的艰辛和困难也只有她一个人清楚。1978年,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杨绛的这个译本,也成为第一个直接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中文译本。当时,这个译本还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至今,此译本已经印刷了68次,售出多达98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译此书时,杨绛并没有一味地照搬书中的内容,而是大胆地将一些与内容不相干的语句删除。谈起此事,杨绛严肃地回答道:“翻译工作既要服务好原作者,也要服务好读者,之所以删除了一些内容,就是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加明白和省事。”

杨绛这种近乎“偏执”的做学问的方法,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热爱和尊重,更是一个优秀翻译家的情怀。(姚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