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正月初二日,林则徐补授云贵总督,六月抵昆明上任。七月二日,道光皇帝降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永昌查办屠杀回民的案子。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月二十七日林则徐抵永昌,到三月初一离开,共三天时间对“永昌案”进行查办。本着“只分良莠,不分回汉”的原则,查办了汉回为首闹事的哨练头目,平息了永昌动乱。
剿抚兼施
道光二十八年(1848)云贵总督林则徐,统兵从昆明西上永昌,处理汉回互斗案。消息传出后,永昌汉回民众议论纷纷。而那参与屠杀回民和有关联的汉族上层人士则异常恐慌。他们大造舆论,企图稳住人心,并编一顺口溜传播说:“双木不成材,枉自永昌来;汉回些子事,看你怎安排!”
后来,还留下一个力图打乱林则徐处理事变方略的传说:“林则徐奉旨领兵西上,一路剿办汉民,不分良莠,玉石俱焚。”永昌有人献策说:“林则徐素重调查,曾亲自榜书一副堂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我们赶快将举人、秀才、童生等识字的集中起来,让他们背上四书五经,到霁虹桥、水寨、牛角关一带林则徐必经要道,分散沿路农家,日夜诵读,好让林则徐知道永昌确实是文献名邦,礼乐之乡,他必定手下留情”。据说,这办法果然奏效。林则徐将大军暂驻永平,自己带几个随从微服私访,一过霁虹桥,沿途传来琅琅书声,一派文雅弦歌风气,大受感动,遂奏请道光帝将剿办改为剿抚兼施。
传说虽如此,与事实却有出入。根据光绪《永昌府志》记载:林则徐亲临永昌驻扎三日,汉族绅耆慑服,将汉民罪魅祸首430余名缚献。经严讯后,处决145名、军流180余名、徒杖者100余名;回民中也有被凌迟、斩枭斩决者。受惩处者汉回都有,是按照“不问汉回,只问良莠”的方针处置的,所以受到汉回民众的拥护。
后来,举人盛毓华撰文评说:“迤西一带数年悍俗刁风,一朝洗荡,虽武乡侯之平南蛮,裴晋公之克淮蔡,曹武惠之下江南,未有成功如是之速,用德如是之平者;我制军之功既高,而德亦大矣!”
“摇和尚”与“淋大人”
当林则徐驻兵永平时得知:永昌城内情况非常复杂,为首闹事的沈聚成等仍在蓄谋作乱,汉回民众人心惶惶,于是火速提兵出发。
过了霁虹桥,进驻官坡一座寺院。寺院住持俗姓姚,人称姚和尚,知书识礼,谈吐不俗,给了林则徐一个好的印象。
是夜,一天鞍马疲劳,本想早点休息的林则徐,见寺后山林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他警惕地步出厅堂,来到院内查看动静,只见大风起处,尘土飞扬,瞬间将大殿里的十八罗汉,遮得面目昏暗,好象摇摇晃晃。他被眼前的景象触发灵感,得一上联,精神为之一振,脸上洋溢出轻快的笑意,立刻将姚住持请到厅堂说:“刚才我听见殿角铁马叮当,出去查看,发现大殿里那些罗汉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偶得一支上联,你能对否?”林则徐忍住笑声,拈须念道:“风吹罗汉摇和尚”。姚住持一听,知道这上联是冲着自己而来,竟将我姚和尚嵌进去。此时此刻,风声、铁马声,夹着滴滴嗒嗒的一阵雨声从空而降。雨点唰唰打在默立走廊上的四大金刚身上。姚住持立即朗声对道:“雨打金刚淋大人”。
林则徐大为惊异。人传永昌为文献名邦,文人学士善对本不足奇,而身离红尘的僧道也才思敏捷,实在难能可贵。我是以“摇”与“姚”的谐意出对。虽然新颖,但是文辞尚觉有牵强之嫌,而姚住持则将“淋”与“林”的谐音相对,且词语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十分贴切工稳。永昌这文献名邦,果然名不虚传,连出家人也满腹经纶,应对如流,可敬可敬!
计擒金混秋
林则徐惩办的罪魁祸首,其中凌迟者有一名以巫术煽惑为乱的金混秋,浑名铁幅子。他原在少数民族中从事剽窃勾当,被傣族群众所痛恨,无法立足蹿来保山,为七哨练兵总头目沈聚成等传授所谓紧皮药,他说吃了此药皮肉紧缩刀枪不入,而且对性情懦弱的人,立刻强悍暴燥,勇敢战斗,还说他能调动阴兵,一旦招来,可敌千军万马。沈聚成借此向永昌知府李恒谦扬言称誉说,金混秋有神术,能知未来祸福。这位知府大人竟深信不疑。于是让金混秋大摇大摆进入保山城内鹤云寺,一月领取60两银子的厚禄,并开始出售紧皮药,传授咒语。民众听说他是沈聚成的师父,愈加敬重,求药者日以千百计,不少人愿意服役门下为弟子,而得一符一咒一药。
保山县知事韩捧日,对金混秋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恨,向永昌知府说其利害,建议将他驱逐出境,以免滋生祸端。知府只好赠给金混秋银子百两,令府差秘密遣送出境。可是金混秋刚到上江,又被沈聚成养子沈振达等人接回了保山,藏在城北卧佛寺,继续卖药传授邪术。
后来,林则徐从昆明统兵西上,驻扎永平,令迤西道王发越将祸首周文庠,石维沂等9名案犯提解昆明。沈振达等在金混秋巫术蛊惑下发动暴乱,当知府李恒谦,知县韩捧日和协镇等亲率练兵400名,将9名案犯押解到官坡时,突然牛角号声响起,炮声隆隆,乌合之众遍山满谷拥来,大呼:“还我起解人!”“杀尽解犯官!”练兵正在抵抗,又蹿出一群披发裸体的金混秋徒弟,狂呼而来。练兵不敢抵抗,纷纷将枪械丢掷路旁,俯首乞命。9名案犯遂被劫走,并掠去金银、马匹、衣物、枪械。府县各官所乘大轿被砸得粉碎。继而沈振达又率众一拥入城劫狱,杀害回民,纵火焚烧县署。
林则徐面对如此复杂严峻局势,遂亲临永昌城。金混秋见林则徐亲临保山,自知骗术即将败露,于是隐藏到城东南萧祠内不敢露面。经林则徐派人侦察获悉又派兵暗暗包围萧祠,再令人假托向金混秋“打卦”预卜凶吉,诱其出门。金混秋将信将疑,带领随从8人出门。埋伏的官兵趁其不备,一拥而上将他擒获,处以绞刑。
功襄履坦
上巷街张文炳家的主楼檐前,曾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功襄履坦”,是林则徐为张文炳题书的。光绪《永昌府志》记载:“张文炳,号著堂,邑庠彦。秉性孝友,持己方正,曾修补江边水石坎一带道路。制军林则徐赐一匾额曰:‘功襄履坦’。道光年间,汉回互斗,彼此猜忌,往往得其一言即解。其见重于乡里如是。”
读过这段记载,使人感慨不已。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为封疆大臣,他来永昌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汉回之间的矛盾,可是他在百忙的三天中,肯为永昌一介秀才因修道路、热忱地方公益,题书匾额进行表彰,不泯其功绩,足见林公处处关心民瘼的拳拳之心。
林则徐在永昌处理汉回冲突,采取“剿抚兼施”和“不问汉回,只问良莠”的正确方针,使长达七年多的祸乱得以平息,永昌举人盛毓华在《永昌汉回互斗》序言中高度评价说:林则徐“亲临督办,天威远震,不战屈人,元恶授首,小丑悉平,举数年之重冤积弊,一旦澄清,不啻挽东海之波澜,以涤尘垢,拨九天之云雾而重睹日光也。”后来保山官绅民众,为感激林则徐造福民众的功德,于菊花街建立林公祠堂,以示纪念。(杨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