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读到作家孙犁的简介。这位现代著名作家,是1937年投身革命的老八路,一辈子最高的职务是《天津日报》文艺科副科长。副科长这个职务,在官衔多如牛毛的“乌纱帽”中,可以说微不足道。按现代的话说,也就是一个办事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职务“卑微”的人,却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写下了不朽名著《荷花淀》,并被收入中学课本,教育了无数后人。
按孙犁当年的资历、威望和能力,绝对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谋个比副科级更高的职务,应当说是小菜一碟。与其同期进入文学圈的作家,当上大官的不乏其人,但孙犁非但没有对高官厚禄孜孜追求,反而多次委婉拒绝了升迁的机会,始终让自己坐在副科级职位上。他这种甘于寂寞、耐得清贫的“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1992年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和一个编辑,抱着一个纸盒子来到孙犁家中,那是八卷本的《孙犁文集》。好几天,孙犁看着这些书,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在这个不大的盒子里。在文集的自序中,他坦言:不管经过多少风雨,多少关山,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队列,顺利地通过了几十年历史的严峻检阅。作家贾平凹对孙犁的淡泊名利颇为敬佩,感叹道:孙犁敢把一生写过的所有文字都收入到书中,这是别人所不能的。在中国,经历了各个时期,从青年到老年,能一直保持才情和作品的明净崇高,孙犁是第一人。
晚年的孙犁退守书斋,做起“宅男”。他很少出门,唯一一次是因为丁玲专程登门拜访,他才不得不回访。对于送上门的名誉,他能推则推,并写诗自嘲:“小技雕虫似笛鸣,惭愧大锣大鼓声。”
孙犁作为文化人,根据自己的气质,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被外界各种风景所诱惑,坐冷板凳,吃粗茶淡饭,平心静气地写作,实在难得。孙犁的另类,也使他摆脱了世俗的沉重紧身衣,在自己构建的精神王国里自得其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官总是要有人做的,文章总是要有人写的,但先决条件是自己要有能耐做,如果没有条件勉强做的话,效果肯定不会好。人生是丰富多彩的,道路的选择,说到底是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不可重复亦不可逆转。如何让有限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副科级大师孙犁的淡泊、宁静、致远的品格,永远是我们为文、为人、为官的榜样和楷模。(程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