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勐腊县纪委监委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建立“一周一讲”轮讲制度,选准“小切口”,通过以上带下、上下联动的方式,搭建“专家讲堂”“领导课堂”“干部学堂”等平台,多维度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激励干部迸发出向上向好新动能。近一年来,单位荣获“模范机关标兵单位”“纪检监察信息先进集体”等 7 项集体荣誉,纪检监察干部受到省、州、县级各类表彰 46 人次。
打造实战实训“练兵场”。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一周一讲”以“实”的内容、“活”的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通过专题辅导、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分组研讨、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小切口”推动实战大练兵。班子成员轮流作专题辅导,党支部书记讲授纪律党课,开展党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学习研讨,举办专题读书班,创作编排廉政教育情景剧、快板说廉,网上参观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编印县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把纪律教育搬进庭审现场等活动,在一线实战中“练兵砺刃”,淬炼纪检监察业务精兵。
打造能力提升“加油站”。把监督执纪、审查调查一线实际问题和疑难复杂问题转变为“一周一讲”课题,靶向发力,强化短精特业务培训,让纪检监察业务的行家里手从“幕后”走上“台前”,同时安排外出培训的干部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所学所获,做到“一人学习、全委获益”。先后邀请县委党校老师、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讲授党的最新理论、介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传授依法行政知识,打造具有鲜明纪检监察特色的学习“加油站”和“充电桩”。
打造作风转变“新课堂”。坚持“教干部、干部教”的实用导向,将“一周一讲”融入“月总结、季度复盘”工作机制,把课堂和业务实践相结合,通过各部室组、乡(镇)纪委汇报工作,班子成员点评的方式压紧压实责任,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方法,既解工作扣子、又指工作路子,切实将“一周一讲”打造成为全体干部转作风提效能的“新课堂”。
起好入职“第一步”。针对纪检监察干部“新兵”较多、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一周一讲”搭平台,量身定制入职培训方案,开展以发放一套监督执纪执法常用法规书籍、开展一次岗前教育、进行一次入职谈话、举办一期入职培训、开展一堂警示教育、提供一次知识测试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帮助新入职干部起好步、开好局、履好职、尽好责,为纪检监察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推行“订单式”培训。为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需定供”科学谋划“一周一讲”培训课题,克服传统“一刀切”“填鸭式”培训局限,重点围绕新修订的《条例》、内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纪检监察实务进行专题辅导授课,确保按需施教、精准施训、提质增效。2024 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 17 批次 614 人次。
抓好“结对式”帮带。采取“集中训 + 导师带 + 实岗练”方式打造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提升链”,对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实行“青蓝工程”双导师传帮带机制,聘任 3 名成长导师、19 名业务导师,13 对青蓝师徒签约结对,以双师共育、“三带一”的方式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和模式。针对学员短板弱项,导师量身定制学习课程,加设“领学课堂”,既开展“干货”十足的集中学习,又因人制宜对学习内容进行定制,促进年轻干部补齐知识短板,练就成长内功。
“以考验学”修学储能。实行“周学月测”验成果,以“周讲”提能力,以“月测”验成效,坚持人员零遗漏、知识零界限,重点对纪检监察应知应会知识运用、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等内容进行测试,开展“每月一测”和辨析式业务知识测试 11 次,现场释义解析 3 场次,通过以比促学、以赛促练、以考促用,激发审查调查干部学业务、练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案代训”锤炼本领。用好一线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这个实践课堂,把办案一线变成纪法衔接的“学习课堂”。分批安排新进干部到监督执纪执法等岗位,建立片区“1+1+N”挂联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强化“室组地”协作联动,坚持以案代训,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牵头加强片区集中学习,县纪委监委各纪检监察室主任对线索研判、谈话技巧、措施运用、办案程序、报告撰写等手把手传授、面对面解惑,通过共同分析研判,化解难题,在实战中提高执纪审查能力。
“业务实操”选树典型。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典型选树示范引领作用,评选“优秀部室”,开展“学习标兵”“监督标兵”“办案标兵”“青年先锋标兵”等选树活动,推动纪检监察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李梅 || 责任编辑 王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