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在创新中狠抓落实 | 建章立制守护村集体“三资”

发布时间:2025-04-06 09:29:5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一场土地使用权交易会日前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三塘乡池西村拉开帷幕。得益于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本次交易全程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上公开公示,村民可以线上了解交易价格、规划用途等各类信息。

此前,泸西县纪委监委在专项监督中发现池西村党支部书记赵某某等人利用职务便利,长期违规侵占村集体土地用于家庭经营活动。最终,赵某某等2名村干部受到党纪处分,追回补缴租金6.8万元,被侵占的土地重新回归村集体。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泸西县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向县农业农村局提出“把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全量入驻平台‘一网交易’”的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将清查出的违规、低价或无偿发包的集体土地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统一管理。同时,督促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修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等,建章立制规范集体“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红河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农村集体经济合同、项目工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运用直查直办、重点督办、包联督导、“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方式,严查贪腐强震慑,建章立制促发展,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红河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该州纪委监委结合巡察、审计、监督检查等发现的各类问题综合分析研判,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去年以来共督促各县市和职能部门排查出问题1550个。对此,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指导县市逐条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三份清单”,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单明责、照单履责,完成问题整改1502个,其余正在处理中。

“钱终于补回来了,大伙都很开心!”近日,在蒙自市水田乡斜坡村村委会召开的补助款清退暨以案促改促治警示教育大会现场,领到补助款的村民张大爷笑着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说。

此前,蒙自市纪委监委接到多名群众反映水田乡斜坡村村委会自建猪牛厩补助资金迟迟没有领到。随即,该市纪委监委通过调取相关资料、走访群众、实地调查,进一步对该问题线索进行核实。经查,斜坡村村委会原主任卜某利用职务便利,截留补助资金。最终卜某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同时,蒙自市纪委监委深入一线召开现场清退会,以强有力的监督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红河州纪委监委坚持“惩、治、防”贯通融合,推动职能部门从解决个性问题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红河州纪委监委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台账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公开不到位等共性问题,督促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若干措施。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县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办法等25项制度。去年,该州开远市纪委监委查处了3起农经系统公职人员贪污、侵占村集体资金案件。开远市纪委监委深挖案发规律和共性问题,通过宣读处分决定书、到案发单位讲廉政党课、组织旁听庭审、制作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编排廉洁文化剧目并开展巡回演出11场次。

同时,红河州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前哨”作用,强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衔接贯通,建立完善州纪委监委、县(市)纪委监委、乡镇(街道)纪(工)委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问题共研共处机制,畅通渠道广集问题线索,织密监督网络。去年以来,该州1210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主动报告问题2388个、问题线索81件,纪检监察机关立案59件。(通讯员  苏建勇)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