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仲春时节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涌动着蓬勃生机。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更好实现“集体家底”透明化、规范化管理,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沧源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强化协同监督,重点排查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据不准及监管不力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以权谋私占用集体资源等方面突出问题,督促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勐董镇芒回村村委会院坝,放眼望去,满山的茶叶铺满绿装。“那里原本是村集体土地,长期被多户村民种植,但未交土地承包费。”勐董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该镇纪委到芒回村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168.04亩集体茶地经济林长期被部分村民侵占未收回,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这些地里面的茶都是村民自己种的,一旦开展‘三资’清查,就要拿走很多人盘子里的‘奶酪’,的确很困难。”芒回村党总支书记王丽红说。
着眼化解这一难题,勐董镇纪委一方面推动相关责任中心(站、所)、村组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分类有序处置,收回了168.04亩集体茶地,动员当地群众租赁部分茶地继续种植,土地租金存入集体账户,同时预留部分集体土地发展其他产业项目,拓宽集体收入渠道。另一方面,通过用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组建常态化督查组实行“联动”检查等方式,对全镇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和运营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进一步堵塞风险漏洞。
沧源县在开展“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进一步聚焦农村集体资金监管、使用等关键环节,采取领导包案、片区协作、督办直办、提级查办等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紧盯不放、重点办理,严肃查处了村组干部个人代挂名集体林地面积并伺机侵吞补助资金、贪占集体资产资源等一批突出问题,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案发单位抓好问题整改。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行业部门健全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办法、林草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发放等制度机制,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