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以整改促清廉 绿春县激发边疆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25 16:27:48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绿春县纪委监委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住建局,一份最新台账清晰记录着整改成效:清查2412套公租房,250户不符合条件的承租户被清退,新修订的《绿春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让保障性住房真正回归惠民初心。这一“小切口”整治背后,是绿春县以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合格单位整改为契机,以整改破题、以监督护航、以惠民聚力、以发展增效,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反腐与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实践。

整改破题:刀刃向内筑“制度长堤”

一份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合格”的考核结果,成为绿春县政治生态深度清淤的起点。县委以问题为导向,将省、州反馈的7个方面16项问题列为政治交办件,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绿、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细化42条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部门与时限。县四套班子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全面从严治党突出问题71项,推动建章立制31项。如,《绿春县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试行)》划出权力“红线”,《绿春县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及预算单位财务监管实施方案(试行)》管住资金运行“闸门”,《绿春县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堵住工程领域漏洞,以制度刚性约束为政治生态筑起“长堤”。

监督护航:以高压态势推动全域整肃

“朱某某案警醒我们,监督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在全县警示教育大会上,县委书记以身边案例敲响警钟。绿春县纪委监委以“零容忍”态度惩贪治腐,2024年以来,立案145件,处分151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挽回经济损失789.75万元,均创历史新高。严肃查处了项目建设领域、资金密集领域等一批“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在高压态势和政策感召下,9人主动投案,87名干部主动说明问题,主动上交违纪款75万余元。干部队伍焕发新气象,29名受处分干部通过回访重燃干劲,55名实干者获提拔。

惠民聚力:解民忧暖民心增民信

“被截留多年的误工费竟能追回!”平河镇东批村村民握着到账的补偿款难掩激动。绿春县将整改与集中整治和“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深度融合,解决了一批群众“心头事”,123名高龄老人新增纳入津贴保障,236万元被拖欠3年的征地补偿款发到群众手中,1784名农民工追回欠薪3178万元……一桩桩实事背后,是“纪委督办+部门主抓+群众监督”的联动机制在发挥作用。大兴镇党委书记感慨:“群众拿到补偿款,不仅还了历史账,更打开了发展新局面。”这样的场景在整改中持续书写,针对村集体资产“廉价出租”等顽疾,县乡联动清查资产8.86亿元,收回租金423.71万元,建立农村“三资”监管长效机制。监督的“探头”还延伸到校园食堂、社保基金等领域,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党委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发展增效:清廉动能激活县域经济

整改成效最终体现在发展答卷上。绿春县以整改促营商环境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州第二,兑付企业奖补资金1400余万元,净增经营主体1.26万户、培育“四上”企业16户,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以整改筑牢安全底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2.7%;以整改强产业根基,42个闲置产业项目整改盘活,2024年GDP增速达6.9%,创近年新高。大寨民族小学的廉洁文化节目登上央视,风情园廉洁广场成为市民打卡地,“五廉护绿”品牌(文化润廉、活动促廉、阵地倡廉、宣传引廉、制度固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一域清朗促全域革新。从“小切口”整治到政治生态“大修复”,绿春县以整改促清廉、以清廉护发展的实践,印证了反腐与发展互促共进的深层逻辑。绿春县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持续巩固整改成果,让清廉成为绿春最鲜明的底色,让群众获得感成为检验成效的最高标准。”如今的绿春,干部在田间地头锤炼作风,群众在共治共享中提升福祉,一幅风清气正的边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白忠福)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