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漆需要仔细过滤掉杂质、去芜存菁,然后再将生漆放在阳光下边暴晒边反复搅拌,蒸发掉漆中的水分,让其不变形,不腐蚀,不开裂。做人为官也如此,心无杂念、行不藏污方能行稳致远,至真至诚方能无坚不摧。”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大漆非遗传承人李俊锋向前来参观漆器的年轻人讲述大漆工艺中蕴含的廉洁内涵。这是楚雄州深挖非遗廉元素,增强廉洁文化渗透力的一个缩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清廉元素。近年来,楚雄州从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中挖掘廉洁元素,创新载体形式,解锁非遗中的“廉洁密码”,在非遗“活”态传承中,与廉洁文化“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新的传播动力,推动廉洁文化既让人“耳目一新”又“深入人心”。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该州深挖本土非遗中的清廉元素并延展其深刻寓意,在实现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同时,也让清风正气浸润千家万户。南华县镇南月琴因形似满月、声脆如琴而得名,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多样的曲目表达了一种弘扬正义、和平、和谐的价值理念,以之“清”“和”润泽人心。千剪万裁“廉”花开,清风一缕“剪”中来。楚雄市剪纸传承技艺精湛,一张张纸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变成了造型各异的精美图案。这些图案既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传承了崇德尚廉的精神内涵。
同时,该州把“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元素融入非遗技法传承、作品设计上,打造推出彝族挂画、彝族窗花、彝族挎包、彝族服饰、彝族饰品等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产品,并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的联动效能,依托赛装节、马缨花节等举办涵盖书法、美术、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清廉非遗作品展,让党员干部群众在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经受廉洁思想的洗礼,让非遗技艺与廉洁文化在相互渗透、交相辉映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将廉洁文化以可视、可听、可感的方法呈现出来,持续激发非遗文化中的“廉动能”。
在此基础上,楚雄州纪委监委还联合州委宣传部、州文旅局等部门,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巧妙将党建、清廉、非遗民俗融合共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清廉村居建设,宣传廉洁知识,增强公众参与度、互动性和体验感,积极传播廉洁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廉洁文化产品供给,举办各类廉洁文艺非遗民俗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将廉洁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在体验非遗文化中耳濡目染接受廉洁教育,感受别样的清风洗礼。
“只有不断传承与创新,廉洁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非遗+清廉’融合文章,在传承、守护和传播中打造具有楚雄非遗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推动廉洁文化出新彩、润人心。”楚雄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徐燕梅 叶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