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嵩明县监督赋能食用菌产业驶上“数智”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02-20 13:26:20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嵩明县纪委监委

2月,寒意还未褪去,走进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落水洞村智慧菇房里,却暖意融融,空气湿润。菌架上,一垄垄鸡蛋大小的竹荪已“破壳而出”,工人们忙着采摘、脱帽、去壳、装筐,一片繁忙的景象……

“从1月上旬开始,红托竹荪陆续成熟采收,每天采收40至50公斤,总产量预计在1.5吨左右。春节前价格较好,最高每公斤售价240元,节后价格稍有下滑。按照目前市场价来看,第一批竹荪将为村集体带来约20万元收入,智慧菇房真是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呀。”近日,嵩明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杨林镇落水洞村智慧菇房开展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及群众受益情况,村党总支书记孙福超开心地说道。

杨林镇落水洞村、核桃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一直以种植玉米、烤烟、甜脆豌豆等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嵩明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重点内容,为帮助群众拓宽致富路,派出监督检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围绕落水洞村产业谋划、产业布局、资金投入等关键环节开展走访调研,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制约落水洞村、核桃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该县纪委监委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建立“县纪委监委+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三级联动监督机制,督促落水洞村、核桃村立足市场基础,依托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多次牵头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经过协商讨论,落水洞村、核桃村最终与云菌汇农业科技开发(会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其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支持,共同发展食用菌智能化种植。

“去年,杨林镇在落水洞村和核桃村建成第一批智慧菇房种植基地。目前,两个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都已进入丰产期,采摘当天就被收购商收购空运至北京、上海等地销售,供不应求。”杨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介绍道。乡村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个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的过程。该县纪委监委探索“覆盖式”、“贴身式”、“聚焦式”“三式”工作法,在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上持续下功夫,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困扰、制约菌菇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督,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台账等方式,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对特色产业项目技术支持、产业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全面“体检扫描”。

“以前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收入不错,还能照顾家里。”第一批红托竹荪丰收后,附近农户纷纷来参观,智慧菇房成了交流学习的“田间课堂”,并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近年来,杨林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整合村集体闲置房屋等资源,形成以“闲”养“鲜”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612户2224人发展食用菌产业,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把“小菇菌”做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善“三赢”。

“传统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产业,‘数字农具’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落水洞村和核桃村探索智慧菇房建设,既解决了项目受土地限制的难题,又为村集体及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一条新路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强化产业发展中的源头监督、过程监督和末端监督,助力嵩明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多面出彩”。(张兆如)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