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以红色文化为基 铸当代奋进之魂——威信县讲好“扎西会议”故事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18 17:38:36   来源:云南法制报纪检监察周刊

今年是“扎西会议”召开90周年。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先后在威信县境内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些会议统称“扎西会议”。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要讲好“‘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这是对“扎西会议”最高、最新、最权威的定位,令老区人民倍感振奋,也为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

“扎西会议”蕴含的深厚革命历史意义以及红色文化中的清廉因子和廉洁基因,为威信县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滋养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2月10日晚,大型原创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在昭通市威信县上演,观众在剧目中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通讯员 申丽琴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2025年春节假期,昭通威信县扎西红色小镇迎来络绎不绝的“探访者”,实地感受“扎西会议”的精神魅力。

走进“扎西会议”会址,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码上讲解”二维码,它像一名知识丰富的向导,等待游客的到来。游客只需轻轻一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便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形式呈现在手机屏幕上。

“简单、方便。”为了让红色故事在指尖流转,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威信县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地开发了线上讲解小程序。近年来,全县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在保护中寻求开发,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先后对162处长征革命文物进行了细致的复查复核与数据采集,成功申报并公布了云南省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共计35处。同时,对“扎西会议”会址等29处革命旧址进行了保护与修缮,让每一处红色地标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比如,旧城镇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战斗遗址所在地,同样在讲述着英雄的故事。为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威信县在该镇建设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展陈馆,通过现代化多媒体、场景复原、影像资料播映等多元化的展陈手段,生动呈现了中共滇黔边区特委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让每一名参观者深刻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伟大。

从“扎西会议”会址到扎西烈士陵园,再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记忆,每一处都散发着革命精神的光芒。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地来到这些地方,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直以来,威信县不断强化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全县各乡镇积极行动,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打造了一系列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实践基地为一体的干部群众教育阵地集群。这些红色地标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成一条闪耀着革命光芒的项链,照亮了这片红色热土。

“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每一处都见证了革命的辉煌。”威信县正以实际行动擦亮红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坚守如磐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永葆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从沉浸式教育到文旅融合

在威信县,一场别开生面的“清风之旅”正悄然兴起。只需轻轻动动手指,便能开启一场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全省首家“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题教育馆,落成之后便以独特的“数字展厅”吸引了无数党员干部前来“云游”打卡。

走进主题馆,仿佛置身于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威信县纪委常委刘道宇说:“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数字,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温度。”主题教育馆以红军集结扎西期间发生的博古花房子交权、十个连长一个班等红色故事为点,以“永远跟党走”“永远不动摇”“永远在路上”等为线,经过精心策划与设计,构建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空间。同时,进一步深化“扎西会议”会址作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的功能性与影响力,使其辐射范围更广,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领悟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平台。

珍贵的历史图片定格了烽火岁月的瞬间,翔实的文献实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不屈的斗争精神,详尽的文字记录清晰勾勒出党的政治纪律与规矩的发展历程……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沃土上,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深入追溯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历史足迹,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与深刻的洗礼。

在主题教育馆内,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分享了感悟:“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革命先辈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幸福之路。因此,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而且要时刻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不负先辈的伟大牺牲与殷切期望。”

2月10日晚,大型原创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在县城精彩上演。参加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活动的嘉宾及各界干部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这场盛大的红色文化剧目。

“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期间,干部战士严守纪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支持红军。”观众杨素梅激动地说,“剧中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令人动容。”

除了音乐剧,威信县还广泛采用影视剧、微视频、歌曲展播等多种形式,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传播。全县各部门积极行动,相继推出《“扎西会议”故事我来讲》系列微视频、《红色文物系列故事》以及“唱响征程·红耀扎西”原创歌曲MV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精品。

英雄精神历久弥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威信县不断丰富形式和内涵,唱响了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旋律。目前,全县正以“红色+”模式,初步构建起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在使游客获得高品质旅游体验的同时,让他们感悟到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红色力量。

红色精神激发干事活力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致敬是奋斗。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威信县发挥红色文化在培育人、塑造灵魂方面的关键作用,别出心裁地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把遍布全县的革命旧址遗迹打造成鲜活的历史教室。

“先辈们的故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庄子上会议旧址,扎西小学同学曹梓瑜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红色研学、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红色剧目表演……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威信县多措并举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提升红色旅游体验、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教育等业态相融合,促进“扎西会议”红色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

同时,红色文化的力量也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引领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在水田镇龙洞村弯头村民小组的崖上石寨,这种力量得到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曾经,崖上石寨是一个交通闭塞、产业发展落后的小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偏居一隅的“石外桃源”。然而,如今的崖上石寨面貌焕然一新。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引进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开发运营崖上石寨景区。昔日的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曾经影响群众出行的大山,如今变成了村民稳定增收的“靠山”。

“‘扎西会议’,永放光芒。”水田镇宣传委员王文君说:“我们按照‘红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让这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这方群众。”

在2月10日下午举行的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纪念大会上,3个篇章的红色文化情景朗诵节目,回顾了光辉历史,传承了红色基因,凝聚了奋进力量。当少先队员向老红军遗属代表献花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场,长征精神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青少年手中。

“扎西会议”之后,1936年3月,红二、红六军团途经昭通的镇雄、彝良,实施乌蒙回旋战,同样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和精神财富。为此,昭通市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以“扎西会议”为中心,沿着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路线,围绕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主题,打造滇东北带红色基地,为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搭建了坚实有力的载体。

90年来,沐浴着“扎西会议”的璀璨光辉,乌蒙儿女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推动昭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昭通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倍加感恩党中央亲切关怀,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在乌蒙大地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壮阔篇章。(汪波 张正敏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