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嵩明县杨桥街道大村子社区,只见这里的大花蕙兰种植基地鲜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到处生机勃勃。主播们正忙碌地直播,介绍每一款花卉特色,工人们则有序地将已售卖的大花蕙兰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要实现突围,就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杨桥街道是嵩明县大花蕙兰主产区,为打造好“花乡杨桥”名片,嵩明县纪委监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花卉产业发展作为开展乡村振兴监督的重中之重,县镇村联动擦亮监督“探头”,打出监督“组合拳”,严查快处花卉产业发展中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巩固提升大花蕙兰产业优势地位,为推动大花蕙兰产业向市场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做好辖区花卉品牌创建,推进花卉种植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绿色品牌,县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构建“县+乡+村”上下联动监督链条,督促杨桥街道积极探索“党建+产业集聚+人才培育+科技赋能”模式,引导大村子社区31家花卉企业成立杨桥街道大花蕙兰协会及联合党支部。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引导、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会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种植企业抱团发展,走出了党组织“引”、企业及协会“帮”、人才“带”的大花蕙兰产业发展路子,打造了产业聚才、人才兴产的良好格局。据介绍,在大村子社区,1000亩花卉种植基地中,就有600亩大花蕙兰,每年,约3000万盆大花蕙兰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产值高达2.3亿元,俨然成为社区发展的“当家花旦”。
产业做起来了,还要以“文火慢炖”的功夫实行全周期全链条悉心培育和监督,方能取得实效。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化身“民情收集员”,定期下沉一线,深入种植基地和农户家中,倾听群众对本地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线下渠道还是很稳定的,但是线上销售我们还在摸索中……”这是走访过程中,大家反馈较多的问题。为帮助大村子社区突破“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该县纪委监委督促杨桥街道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销售新路径,结合本村留守家中宝妈群体较多的现状,组织成立了“宝妈”直播带货团队,邀请资深主播亲身示范,教会宝妈直播技巧,有效拓宽了花卉产业线上销售渠道,也开启了农村妇女们的“花样人生”。
“大家好,欢迎来到绿山源的直播间,在我身后是百亩大花蕙兰基地。在云南嵩明,这里优质的水源、适宜的气温和充足的阳光是培育大花蕙兰的‘三大法宝’,花期最长可达半年……”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就是主播刘桂珍的全部设备,打开自己拥有8000多个粉丝的视频账号,里面有100多条作品涵盖了品种介绍、种植技巧、花苗展示等内容。
此外,县纪委监委还督促街道、人社部门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组团”深入村社,摸清有就业意向但还未就业的人员,帮助居民进入花卉企业就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当地花卉企业支付常年务工人员薪酬在1000万元左右,支付季节性务工人员薪酬在500万元左右。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的关键一招。”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巧用“花心思”、下足“花功夫”,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把“颜值”转化成“产值”,让“美丽经济”持续为嵩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张兆如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