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集体房屋出租,你们集体讨论的会议记录在哪里?”去年6月,建水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某村未严格遵循“一事一议”原则,草率地将村民小组集体资产出租。这不是个例,该县纪委监委发现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的共性问题。
随后,建水县纪委监委迅速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构建起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监督、问题线索移交“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系统整治。
在此基础上,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运用“室组地”协同联动模式,紧盯村级“三资”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走访座谈、列席会议、查阅账目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严格落实制度规定,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力度。
据统计,2024年,建水县共发现并推动整改了农村集体“三资”涉及“家底”不清、报销不规范、滥发补贴、小微工程管理不严等多个方面的73个问题。同时,对已查办案件深入剖析,在全县范围内通报了3批4起典型案例,在全县形成警示教育氛围。
为从根本上破解“三资”管理薄弱环节,该县纪委监委利用会商机制,充分听取财会、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意见,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分析潜在风险隐患。
同时,针对村集体“三资”的运行、管理、审批、分配等环节,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农村集体餐费开支、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村集体差旅费、误工费、劳务费报销3个管理制度,进一步堵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漏洞。
“要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三资’管理就要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建水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和村务公开栏这两个平台,实现人人参与监督,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加大业务指导和监管力度,确保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达到“管根本、管长远”的目标。(马烨 || 责任编辑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