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纪检监察机关要一以贯之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更为广泛的奋斗力量。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腐败问题就难以根除,已经取得的作风建设成果也难以巩固。要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凝聚民心、巩固共识,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还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可以说,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离不开作风建设的有力引领。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破立并举、一体推进,在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的同时,着力树新风、扬正气,以优良作风引领时代新风,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朝着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目标砥砺奋进。
以优良作风作引领,贵在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创造了“延安作风”,并以此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在延安,我们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营造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在“延安作风”的引领下,我们打败了敌人,赢得了民心,走向了胜利。今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政一方,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净化一方政治生态,让好风气形成气候、影响环境,让不正之风没有生长空间、得到有效遏制。
以优良作风作引领,重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优秀党员干部本身就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形象代言人”,其先进事迹和良好品性是一种示范、一种表率、一种导向。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焦裕禄带头践行“干部十不准”;杨善洲坚持“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高德荣始终“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杨业功信奉“位不在高,廉洁则名”……这些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持久引领和感召广大党员干部恪守廉洁操守,弘扬新风正气。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自觉做到一心为公、一尘不染,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