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大家商量着来干,都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发展花卉种植、出租闲置土地、搞乡村旅游、开办民宿、成立劳务服务公司……”
这是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的一次居民议事会上的一幕。社区党总支书记召集社区居民就本社区发展计划事项进行民主协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推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居民公约“三会一约”协商议事机制,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是黑泥地社区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一项有效举措。
近年来,红河州开远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清廉村居建设作为护航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村集体“三资”监管、基层“小微权力”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清廉民风培育等方面重点发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廉动力”。
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事关群众利益,事关乡村振兴。为此,开远市纪委监委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内容,督促推动制定《开远市村级财务联审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建立村集体“三资”联审机制,聚焦人权事三个重点,把准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及合同管理的审核监督关口,保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使用、实现保值增值。
同时,在该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推动下,从市级层面制定下发《村级财务联审规程》,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严格规范行使权力划定底线和边界,真正把村级账务晒在“阳光”下,把“小微权力”关进“笼子”里。“村级财务清清爽爽,村干部清清白白,老百姓明明白白。”村级财务联审制度赋能清廉村居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群众和村干部的认可。
村居廉则治理顺,治理顺则乡村兴。开远市将实现乡村善治作为清廉村居的建设导向,探索出“三会一约”“村情监督员+网格直通车”“村规民约+红黑榜”等一批清廉建设新模式。在乐白道街道仁者村,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监督评议委员会,组建一支监督评议队伍,每户都有“村情监督员”,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规范小菜街市场秩序、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据村规民约、“红黑榜”公示制度,施行“每月评议、每月公示、销号整改”机制,让群众主动担当乡村治理主力军。
与此同时,该市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还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引导作用,培育清廉民风。把“廉洁因子”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风文明中,利用村史馆、文化广场、村内街巷等打造充满乡土气、民族味的多元化廉洁文化阵地。将传统花灯艺术与廉洁文化相结合,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主题花灯小调进行传唱,让清风正气充盈清廉村居的每一处角落。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新风,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廉洁文化宣传,举办家庭家风家教讲座,评选“清廉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清廉家风建设带动村风民风转变。
廉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开远市结合龙泉书院、知花小镇、“大庄八景”等资源禀赋特点,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中的廉洁因子,将廉洁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推动形成云南省第一批金牌旅游村羊街乡黑泥地社区、大庄乡大庄村等清廉村居品牌,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清廉根基、赋予清廉动能。(蔡琴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