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曾任右正言、永州(今湖南永州)知州、广西蒙州(今蒙山)知州等职。
出身贫寒 聪颖好学
王世则幼时上山砍柴,从山上滚下,一条腿残疾,此后靠放牛糊口,但并没有影响他学习。他自小羡慕能读书的孩子,常在放牛时溜进学馆旁听。一次,教书先生考学童对对子,出了上联“独角兽”。学堂里半晌鸦雀无声,学堂外却传来稚嫩的对声:“比目鱼”。先生惊诧,不禁拍案叫好,因为“独”不是数词,但有“单”意;“比”也不是数词,但有“双”意。先生出去一看,原来是衣衫褴褛的放牛娃王世则。先生见其聪明过人,生了惜才之心,便免费教他读书。王世则也不负先生厚望,更加勤奋好学,努力上进,20岁不到便考中了秀才,而后又中了举人。
公正廉明 不徇私情
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宋太宗让宠臣赵昌言主持科考,由于赵昌言做了违反法度的事,众大臣与举子纷纷控告。宋太宗无奈,在代理宰相吕蒙正的推荐下,便任用王世则作为主考官重新科考。王世则成主考官之后,宾客盈门,讲情讨好者络绎不绝。王世则对此反感至极,干脆关了府门,特意命人在门前倒挂一根弯竹拐杖,并在门的两侧贴了一副对联:公本分明,拐脚却非私念;杖从节起,直木乃用尺量。
王世则巧妙而又风趣地把自己的拐脚形象与公字相结合,借以表明自己不徇私情的坚决态度。这是明白地告诉他人,做人要有节气,不要蝇营狗苟去暗中托情买官,选拔人才是看真才实学,绝不能弄虚作假讨巧作弊。众人深知其意,再也不找王世则走后门、拉关系。
宋太宗闻讯,大为欣喜,并以《持节不虚》作为本科复试的考题。王世则阅卷一丝不苟,公正断卷,宋太宗对他阅过的卷一律御批为“照准”,并升任他为右正言,这是专门负责朝廷规谏讽喻的谏官。有资格做谏官的,都是被皇帝认为是公正方直、廉洁奉公典范之人。
勤勉尽职 敢于谏言
王世则作为北宋朝廷代表出使到交趾(今越南北方一带)处理事务,不辱使命,大力宣扬国威,竭诚维护朝廷利益, 同时,把交趾的地理形势绘成地图,把有关交趾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山川地理等方面的见闻写成文字,在回朝时奏报朝廷,宋太宗称赞他“忠清有功”。王世则作为谏官,谏议果断,雷厉风行,对上对下都不卑不亢,不怕得罪人,对发现有过错的人和事都极力规谏,在官场有“铁面王”的声名。
心系民生 兴办教育
王世则在象州为官期间,勤政爱民,他到任后,首先询问民间疾苦,找出症结,然后定下施政要略。他兴办教育,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带头出钱出力;他主动减少繁多税赋,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兴修水利,改良农田,破除积案,以惠政造福百姓,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王世则为官清廉,敢于进谏,并有才名。明朝诗人包裕评价他:“清声雅望,与吕文穆(吕蒙正)诸公同时并美。”
(据广西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