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暖心回访让“跌倒”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布时间:2025-03-25 09:20:36   来源:红河州纪委监委

“大家装框要小心,做到轻拿轻放,不要伤了果皮……”春日的清晨,初升的太阳刚绽放出第一缕光,红河州金平县者米乡顶青村人参果种植基地内早已一片繁忙景象,村总支书记王永明正带领群众采果、装箱、发货。“多亏了王书记,他教我们人参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产量。我家今年收入预计有50多万元。”说起现在的王书记,种植户张大哥连连点赞。

此前,王永明曾违反纪律受到党纪处分。那时的他情绪低落,感觉自己是“跌倒”干部,在同事和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一度缺乏干事创业热情。在县乡纪委的思想开导、鼓励关爱下,他慢慢卸下了思想包袱,带领群众发展人参果产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把回访教育与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持续协同推进,探索形成各有侧重、互为依托、同向发力的整体效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次处分并不等于终身否定。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定期对受处分人员开展回访教育,在充分了解受处分人员的违纪违法情节、处分种类、工作表现、个人情况后,建立“一人一策一档”回访教育工作机制,通过“一人一策”关爱回访、“一人一档”动态管理,让回访教育更加精准有效,及时帮助“跌倒”干部重燃干事创业激情。

“组织不追究我的纪律责任,只是采取谈话提醒的方式对我进行提醒,让我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厚爱,这既是监督提醒,也是鞭策激励,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认真履职……”该县纪委监委善用“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情况,归纳出13类适用情形和6项负面清单,探索实行一事一议、联席会审、定期复核三套配套机制,既确保容错纠错工作的精准性和严肃性,又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错告诬告既损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又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该县纪委监委建立由承办部门申请、信访部门研判、委领导审批的工作机制,推动澄清正名工作精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方面,坚持纪法教育与澄清正名同步开展,把纪法课堂“搬到”澄清正名会议上,集中宣传检举控告的受理范围、举报渠道、诬告陷害行为的查处认定等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节日,广泛宣传检举控告知识,及时公开相关政策信息,解读相关诬告陷害典型案例,打好引导正确举报、警示诬告行为的“组合拳”。

“我们要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又要用准用好‘三个区分开来’等容错纠错机制,真正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刘连旺 || 责任编辑  田源)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