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燮熙(1868—1943),字理初、礼初,自号梅花老人、梅雪、南舟、雪舟、石樵,室名梅雪山房,镇南(今南华)龙川镇西街人。其父郭兆奎,字炳星。出生于南华西街的晚清举人郭燮熙,曾是云南大名鼎鼎的历史文化名人,被人们誉为画梅大师、地方史学大家、国学大家和诗人。“郭梅夏字”意思是郭燮熙画的梅花,夏育荷写的书法系镇南画苑翰园之冠。
文以辅政
清朝同治年间,边陲之地战乱频发,郭燮熙之父就携妻随调,在镇南州英武关征战。郭燮熙在征战途中出生,遂取名燮熙,有“燮伐之师”,以求皓皓、燮燮之意。郭燮熙不负父望,勤学苦读,善于思考,16岁通过童生试,19岁中举人。他从镇南到云龙、丽江、楚雄、昆明等地,风尘仆仆,历任校官、总董、教习、议员、科员、参议官等职,恪尽职守。青壮年时期,曾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并投身“护国运动”。1912年末,云南军都督蔡锷委任郭燮熙为“光复史编纂局”的编纂官,在周钟岳总纂的领导下,与赵式铭、张肇兴、刘润畴等一道编纂《云南光复纪要》一书,全书共计10篇,其中郭燮熙完成了《援黔篇》《迤南篇》《建设篇》3篇。蔡锷对此书审订、订正时评价道:“著有劳勋,且学问与经验具备。”
年轻时的郭燮熙德才兼备,1913年11月14日,郭燮熙被委为昭通鲁甸县知事,刚上任即处理了鲁甸县发生的几件大案。他在鲁甸一年多的时间里修城修坝、振兴实业、兴办学堂、勤于政务,编纂了《鲁甸县志》,受到鲁甸民众爱戴。
实干为民
1917年8月31日,郭燮熙被委任为盐丰知县(今大姚石羊镇)。在任3年多做了不少有益地方的好事:一是重视教育。在当地筹集了3000两银子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规定“纯取子金,禁用母金”,同时“愿后之继任者、办学者,同矢热心,同贞毅力,相与维持于不弊”。二是振兴实业。郭燮熙详细调查了盐丰的工厂、公司等的状况后,提出了“监督”“整顿”“裁汰冗员”“先祛弊、后言利”等意见,并拟将改良后所得之利用于“种松子”,植树造林以富盐丰的木材。三是开新风,办实事。郭燮熙到任月余即理清地方行政事务,集当地文人雅士15人,成立名为“龙山吟社”的诗社,以抵制“今日士大夫,往往癖嗜麻雀牌”的风气,推动了盐丰的文化教育事业。郭燮熙在盐丰任职期间的一大功绩是邀集80余人,历经8个月,编纂了十二卷本的《盐丰县志》,并请当时的云南省省长周钟岳亲自鉴定作序,成为云南各地修志的范本。
古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盐丰任职期间,郭燮熙遭遇了恶人诽谤,被拘传到“昆明地方检察厅”候审。虽然一生清廉自律,但等到案清审结,郭燮熙已是身心备受摧残。郭燮熙看够了世事浮沉、人情冷暖,慨叹宦途之险恶,便辞官回到故乡镇南,将万绪感慨埋入心底,一生倾注于读书修身、画梅养性。
钟情于“梅”
郭燮熙年轻时就爱画“梅竹菊兰”,其中“尤爱梅花”,他自书“梅花老屋”匾额悬于自家门上。因色彩颜料缺乏,郭燮熙画梅花用的是墨汁,所画之梅为墨梅。郭燮熙的墨梅深受云南画梅高手陈卧庐、赵藩等人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简洁、苍劲、瘦雅的风格。
郭燮熙所绘梅花枝干清瘦,笔法苍劲老道;花瓣着墨不多,星星点点,零落数朵缀于枝头,独具神韵,其傲雪凌霜之意境跃然纸上。人们评价郭燮熙的墨梅是“万花香雪海,一树彩云天”,一时在滇省画坛声名鹊起,求画者接踵而至,他或赠之,或日以一幅换4块银圆,或日以4幅换10块银圆。
郭燮熙的墨梅曾受到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赞赏。徐悲鸿看了郭燮熙即兴画的梅花后,十分佩服他的画技笔法,相见恨晚,叹惜道:“要是早能认识先生,学到你的笔法用于我的画马上,则裨益不浅。”
郭燮熙一生酷爱梅花,是个少有的梅痴,以追求梅花高洁孤傲的品格为精神寄托。这从郭燮熙留下的墨梅条屏中的文字即能感受得到。如一屏曰“梅花四壁梦魂消”,一屏曰“拗回清气满乾坤”,一屏曰“茅檐斜入一枝低”。
郭燮熙所画墨梅数量众多,流传于云南各地,影响广泛,至今仍有部分被民间收藏,部分被大理、楚雄等州县博物馆、县志办收藏。
清白传家
郭燮熙在国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曾担任云南国学专修馆的国学主教,其国学修养可谓是滇中翘楚。郭燮熙著有《孝弟录韵言百篇》和《闺德录韵言》等书,《孝弟录》是昆阳人李复斋编著的描写历代人士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勤俭持家等故事的书,郭燮熙就书中的100个孝道故事写了100首诗,这就是《孝弟录韵言百篇》的内容;《闺德录韵言》是郭燮熙描写关于妇女道德规范的一本诗集,1931年由云南新文石印馆石印出版。另外,在民国时期的小学生德育课本《八德须知》中,收录了郭燮熙的8首诗,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郭燮熙一生编修《鲁甸县志》《盐丰县志》《镇南县志》,撰写《云南光复纪要》,辑录《闺德录韵言》,著《孝弟录韵言百篇》,另有《梅雪堂诗稿》《梅禅集》《雪舟诗稿》等众多诗文传世,成就斐然,为镇南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讯员 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