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清波,孕载万物,水,流淌于苍茫大地,滋润每一个生灵。她跨越岁月,从遥远的《诗经》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多少人深情传颂这美丽的画面,多少人矢志追寻世间的美好。《道德经》中亦可窥见其风姿,“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她以其柔弱的姿态却无往而不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至刚,却又浑然一体。《世说新语》中如此谈水给人带来的惬意:“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咏水,还有许多奇妙之处。“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这是《声律启蒙》中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不免想起近日读到的好句:“一滴水,在河流里,画着鱼的轮廓。”《红楼梦》中有一句“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无一字写水,却字字在水,颇有几分意趣。更别提昔日庄子濠水边观鱼,心羡水中之鱼;孔子泗水河边与弟子们言水论志,春意无边;那刘备曾言诸葛亮于他恰似“如鱼得水”,内心喷薄着得贤的满足。
于我,最喜的莫过于月下水影绰绰。苏轼说“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水和着细碎的流光,满河星光点点,搅动着诗意;元代诗人黄庚说“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细嗅,连空气中都泛着几丝香甜;最大气磅礴的要数宋代诗人黄庭坚《登快阁》中这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总觉得水一旦与月相融,便能牵引出内心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月夜,捧起一壶茶,与时光相守,与诗歌相遇,便能洗尽铅华,唯留内心澄明安定。
水中有潺潺流淌的诗意,亦有难得的清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倚门白水平田,看数点青山无尽天”,那是一份豁达,于俗世间寻一份内心的淡泊;“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那是一种激荡,行走在岁月间,品味这一份清丽中的决然,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那是一抹缱绻,在岁月沉淀处,品味这一份柔情。我爱水,不仅因其多情灵动,更爱其和顺执着、涤荡万物。
水的和顺里藏着人间烟火气。“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日暮水乡,恬静美好,我们所希冀的不正是这一份田园诗意吗,将平凡的日子过成田园诗一般,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构想。
水的执着里蕴着壮志豪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读此句,胸中激荡,祖国壮丽的山川在眼前一一浮现,神思驰骋在辽阔的大地上。古人有壮游的传统,走遍神州大地,搜尽奇峰、泛舟名川,看山看水,最后看到的是自己。
古有《孺子歌》一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水,可涤荡万物,便有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盛景:“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上善若水,水以其包容万物的姿态,涤荡一切,利万物而不争,始终谦虚前行,即便遭遇脏污,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荡瑕涤秽、维系那个干干净净的自我。李白也有感于此,说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在荀子眼里,“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班固也有相同观点,“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水,尚且如此,人,亦应如是,无论处于何地何境,皆当守住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潺潺碧溪,漾漾清波,悠悠水韵,时时怡人。(吴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