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 | 报账员的“生财之道”

发布时间:2022-09-26 17:13:40   来源:楚雄州纪委监委

“由于自己利欲熏心,为了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欲望,诓骗群众资金,快六十岁了还把自己送进监狱,我很懊悔……”楚雄州元谋县元马镇禾阳村委会报账员杨某忠黯然落泪,悔不当初。

事情还得从去年元谋县委开展十二轮巡察时说起。

巡察组刚进驻元谋县元马镇禾阳村委会便收到群众反映:“村委会报账员杨某忠让我把钱存在他那里,说是基金会集资,利息高有保障,刚开始是按时给的,后面这几年就没给过了,我多次向他讨要本金,他一直找理由搪塞我……像我一样的村民不在少数。”

群众利益无小事,巡察组人员顿时提高警惕,把问题线索作为核查重点。

“该问题涉及群众利益,可能还不简单,我们要分组行动,快速入户核查,尽快摸清情况,给群众一个交代。”巡察组组长强调。

“您好大婶,我们想跟您了解一下杨某忠的情况,你们是邻居,他的为人怎么样?您有在他那存钱吗?”

“大哥,听说您把3万元钱存放在杨某忠处,能跟我们讲下有关情况吗?”

……

经过入户走访核查,“存钱”的群众纷纷拿出一本红色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证,这是存款唯一的“身份证明”。一个小本子,承载着群众的“心血”,也清楚地记录着杨某忠向群众非法集资诈骗的事实。

“股金证是哪来的?群众为何会认可这本证书?”为彻底解开谜团,查清事情原委,巡察组快速把“战场”转移到村委会。

“文书记,请你们跟我们介绍一下农村合作基金会,杨某忠跟基金会有什么关系……”

“我们村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成立的,但在2000年3月份就撤销了。杨某忠一直担任我们村的报账员,在基金会正常开展业务时,他曾负责过基金会的财务工作。”

原来,杨某忠在农村合作基金会撤销之后,仍然冒用基金会之名,利用职务之便,借助群众的信任,并以高利息为诱饵,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向村民非法集资。至案发时,杨某忠共向61名群众非法募集资金391.5万元,所得钱款用于建盖自家房屋和个人挥霍。

“作为村民信任的村干部,却把非法集资当作‘生财之道’,估计问题没那么简单。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村委会账务也要认真核查。”巡察组组长严肃说道。

果不其然,在账务核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又发现了“猫腻”,在村集体经济账目核对中,存在明显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问题。

“请你说一说村委会集体资金来源和具体款项?小羊庄村、小庄连村的集体资金交给你后为何没入账?资金去哪了?”

面对巡察组工作人员的连环追问,杨某忠神情慌张,其侵吞村集体资金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经查,2018年至2020年间,杨某忠利用担任村委会报账员的职务便利,采取不入账、少入账的手段,侵吞禾阳村委会集体资金21笔合计30.4万元。

杨某忠作为村委会报账员,本应是村民利益和村集体资金的“守护者”,可他私欲膨胀、利益蒙眼,最终栽倒在自己所谓的“生财之道”上。去年11月,杨某忠被开除党籍,因犯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5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楚雄州纪委监委  邓永平  李建梅 || 责任编辑  李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