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以南有湘湖

发布时间:2022-07-21 07:42:3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与之一江之隔的湘湖更加质朴纯洁。历史上很多文豪与其有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吟咏的诗篇。

据记载,湘湖早在北宋之前就以自然湖泊形态存在,那时叫西城湖。它所在的钱塘江沿线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往来频繁的一条山水人文线路。李白、杜甫等都游览过这条风景线。

喜好诗酒的李白与出生在湘湖边、同样生性旷达的贺知章是忘年交,贺知章欣赏李白的才华,不惜解下自己佩戴的“金龟”换酒,与之共饮,而李白也多次来到越地,拜访贺知章,还写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和“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等诗句寄情,这些诗句中的镜湖便是湘湖。

关于湘湖名称的由来,则要追溯到“程门立雪”的主人公、北宋理学家杨时。政和二年(1112年),年近花甲的杨时补萧山县令。彼时的湘湖是一个湮废已久的旧湖,一边是民田亟需水利灌溉,一边是豪绅圈地占湖。杨时莅任第三天,就下乡考察民情,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杨时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完成了可以灌溉九乡万亩农田的湘湖疏浚工程。

筑湖的艰辛可想而知,等新湖初成之时,民众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杨时本人的心情,从他所作的《新湖夜行》一诗可见一斑:“平湖净无澜,天容水中焕。浮舟跨云行,冉冉躐星汉。烟昏山光淡,桅动林鸦散。夜深宿荒陂,独与雁为伴。”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夜空繁星点点,花甲老人兴冲冲地前往新湖一睹其风貌,在夜色中迫不及待地泛舟,一人一舟在湖水中犹如腾云驾雾,飘然似仙。在昏暗的山光湖色中,一处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于是索性于湖畔荒陂露营,与飞鸟为伴。此刻,置身大自然怀抱中的杨时,脑中闪现了湘神的曼妙姿态,巧的是杨时在湘地也做过官,这样的巧合成就了“湘湖”的美名。

“百里周围沙渺茫,龟山遗爱许难忘。水能蓄潦容千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首《咏湘湖》的作者是明代的魏骥。景泰元年(1450年),官至吏部尚书的魏骥告老回到故乡萧山。退休后的魏骥心中仍牵挂百姓疾苦,当时湘湖已年久失修,湖堤坍塌,湖滩淤积,侵占严重。魏骥认为“是湖为邑无穷之惠也”,不忍其荒废,他联系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疏浚湖身,主持修筑多处塘堰,使湖中蓄水增多,再次使湘湖造福当地百姓。

成化七年(1471年),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犒劳,可使者未至魏骥已病逝。儿子魏完根据他的遗言,用嘉奖的礼金救济饥民。魏骥逝后,乡民为他在湘湖跨湖桥边修筑墓葬,朝廷下诏允许他入祀湘湖边的德惠祠,配祀宋代大儒杨时。

除了两位筑湖、修湖、护湖者留下的湘湖诗,很多名人雅士也留下咏湘湖的名句。

南宋诗人陆游就对“山秀而疏,水澄而深”的湘湖念念不忘,对湘湖产的一种美食——莼菜更是情有独钟。他常常坐着小船,边游览湘湖,边采莼自娱,写下“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和“此生安得常强健,小艇湘湖自采蓴”的诗句。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宋人夏元鼎的千古名句,一心专研道学的他转道湘湖时,灵光一现的他豁然悟出大道理。

元朝画家王冕,就是那位自学成才、擅画墨梅的王冕,也曾到访湘湖。“白云喜动故山秋,慈湖遥映湘湖绿”,这是他在《送章德远教官自湘湖归慈湖》中的诗句。两人分别之际,王冕留下了给对方也是给自己的寄语:“君归莫虑铁研穿,且力古道希圣贤。我归不用君致言,门前自有梅花田。”王冕寄望章德远教书育人、力行圣贤之道,王冕请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出路担忧,门前的梅花和田地对于他来说足矣。

“望湖亭上望湘湖,景物天开似画图。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如今的湘湖,已成为杭州的又一名胜,湘堤卧波、忆杨思贤、绿岛掬星、跨湖问史等“湘湖十景”将湘湖的生态、历史、人文一一道来。湘湖曾经历多次废湖之争,如今的这片好山好水得来不易,应当珍惜。(丁荣 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