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靠“化妆整容”治理生态病要不得

发布时间:2021-05-26 20:40:37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玉溪市通海县的杞麓湖“病”了,得的是“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病。面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出具的“诊断书”,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除了直面问题、痛定思痛、积极整改杞麓湖的问题,还应深刻反思反省、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面改、系统改、深入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杞麓湖的湖盆区有耕地30余万亩,该地区发展以蔬菜为主的高原农产品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种植业对湖水的依赖性极强,一年多茬的极限种植方式,给杞麓湖的保护带来了不少问题。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四退三还、环湖截污、调整种植结构、生态补水……”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按照《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坚持科学治湖、积极稳妥地开展治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总会有突破口。

治污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作为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一级党委、政府,应该站稳群众立场,“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既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又有利于广大群众民生福祉的最佳路径。

反观决策者的所作所为,不是苦干实干、打基础利长远地改善水质,却选择先保面子不顾里子的“遮羞”路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投机取巧、应付上级检查和景观打造上,以时间换空间,把水质改善寄托于雨季、寄托于后人,尽显侥幸心理、鸵鸟心态。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人为覆盖在杞麓湖上的“遮羞布”一戳就破。只顾岸绿景美和监测数据光鲜亮丽,却忘了治理湖水的初心使命,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质疑,地方政府难道把有限的财力只用于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了吗?

把给“母亲湖”治“病”的钱花在了“化妆整容”上,归根结底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祟。有的领导干部大干快上,急于取得显性的政绩,不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孺子牛精神打基础、利长远、做潜功。一旦“老大难”复发,不是下大力气根治,而是靠修修补补、吃止痛药的拖延战术应付,这样讳疾忌医的发展观念既荒唐又陈旧。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个时候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应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将杞麓湖环保问题整改和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抓起来、融合起来、贯通起来,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赢得转型主动权,为地方的高质量发展负责,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负责,相信杞麓湖水色清丽、风光旖旎的喜人景象一定能再现。(亨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