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啃下最硬的骨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银光

发布时间:2021-03-12 22:14:28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和银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组长。2019年3月,被选派到兰坪县中排乡大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斩断穷根,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和银光所在的中排乡大宗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傈僳族、白族等各族群众,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8户1542人,占比77.6%,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面临严峻挑战。

发动群众进城安置和宣讲党的政策

和银光从进村开始就反复分析大宗村的致贫原因,寻找突破口。“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只是客观因素,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才是深层次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和银光决定从抓孩子的教育和改变家长的观念入手。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和银光说,对于那些辍学的学生,只要有一丝希望他就不放弃劝返,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意味着有一个家庭难以摆脱贫困命运。

“书记,这么晚了您是要去哪?”

“我还是放心不下蜂润福,再到他家和他父母谈谈心。”

蜂润福是大公组的一名初三学生。2020年初,学校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然而开学后迟迟不见蜂润福来报到,得知这一情况后,和银光心急如焚,立即前往蜂润福家了解情况。“他执意要出去打工,我们也叫不回来。”和银光多次到蜂润福家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得到的都是这个回答。无奈之下,和银光又多方打听蜂润福的微信并加为好友,在一步步了解他的想法后,一点点说服他,最终将其劝返,还为他申请了往返交通补贴。

摸清辍学原因、逐户进行走访,除蜂润福外,和银光还积极劝返了大宗村另外9名适龄辍学的孩子。

近年来,和银光组织发动挂联单位干部职工累计为大宗小学捐款4.1万元,为学生购置了校服、书包等学习用品;协调争取珠海市横琴新区党群工作部等各方力量,共向大宗村捐赠了价值20余万元的学生校服、文具、食堂器材等物品。

动员搬迁,他厚着脸皮一次次上门

“噶帕!(傈僳语领导的意思)我有些心里话对你说。前段时间你们组织抽签分房,我一时想不开心里有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如今搬了新家,换了新环境,那是真的好!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打心底感谢共产党。这次回来,我带头第一个拆旧复垦。”村里的易地搬迁户沙几破找到和银光,高兴地拍着胸脯说。

别看现在沙几破满脸堆着笑容,可在2020年初,却没少给和银光“脸色”看。

根据大宗村的实际情况,县里决定对全村259户988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大宗村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村委会之一。然而,这项好政策刚开始却没有得到村民的理解。

开展异地搬迁动员工作

“就因为前面的这座大山,挡住了我们致富的道路,老人看病不方便、娃娃上学不方便、年轻人干活也不方便。我们搬不动大山但可以搬出大山,到县城就医、就学、务工就方便了。”和银光逐户上门动员。

“我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大山里,大山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搬不了,也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

安土重迁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和银光和队员们背上背包,挨家挨户宣传政策。上门的次数多了,有的群众开始烦了,甚至恶语相向。

讲干了嘴、走破了鞋、操碎了心,却换不到一个“好脸色”,和银光没有抱怨,仍然一边倾听群众想法,一边总结反思,改进工作方法。群众看他一次又一次到家里劝说、讲政策,怎么骂也骂不走,终于被他的真心真情打动,开始配合他的工作。

现在,全村26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都搬到了县城,住进了干净整齐、设施齐全的小区,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发展产业,他急群众之所急

实现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经过考察,和银光发现大宗村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生长,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大家决定先由村干部带头,到附近乡镇观摩学习中药材的种植、管理和销售,然后再发动群众种植。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大宗村种植了丹参164亩,云木香338亩,其中,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户144户。

种下了中药材,和银光又操心起了销售问题。

了解群众生活生产及困难情况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丹参价格较低,出现了销售困难。和银光立即四处打听销售渠道,最终通过朋友联系到大理的一家药材公司,帮助群众达成了收购协议。

“非常感谢和书记,如果没有他,我们的损失就大了,虽然丹参市场价格比往年低一点,但比以前种玉米、小麦好多了。”大宗村村民和成东激动地说。

除了中药材种植,和银光和队员们还通过发动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用活用好村集体资金、拓展劳动力就业渠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消费扶贫,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

和银光常说:“驻村了,我们就是村里的人,就是村里的干部,就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戚,群众有困难我们要积极帮助他们。”在他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和村干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大宗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