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 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发布时间:2021-06-12 07:24:4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各地通过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有一条“非遗小巷”。巷子里,三闾刺绣、峡江草编、峡江皮雕等20多项非遗项目、3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于此,用展览、展示、文创研发销售、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释放非遗魅力。图为端午前夕,芈绣非遗传承人教游客制作芈绣艾绒包。(湖北省秭归县纪委监委  郑玉涵  摄)

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剑川木雕,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云南省剑川县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公开课讲解和现场零距离体验互动,让同学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习工匠精神。(云南省剑川县纪委供  何建芳  摄)

华佗五禽戏是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会员在曹操公园进行展演。(安徽省亳州市纪委监委   程伟如  摄)

永康锡雕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小学组织开展“我当小锡匠”的亲子研学活动,小朋友们走进锡雕馆,在浇片、锻打、雕刻中零距离体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非遗魅力。(浙江省永康市纪委监委供  叶文彬  摄)

苗族猴鼓舞,是贵州省罗甸县苗族传统民间祭祀舞蹈,因其舞姿、神态极似猴子戏耍而得名。近年来,该县将其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图为该县学生们在舞台上表演猴鼓舞。(贵州省罗甸县纪委监委供  邹莹  摄)

在河南省博爱县举行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清化镇的面塑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参观者,也使人们能够更好了解这项传统技艺。(河南省博爱县纪委监委供  李岚岚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于露)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