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东西需要承载,所以便有了器。饭要碗装,水要缸储,人要有家。笛呀锣呀鼓呀是器,心也需要乐器来响应着。人的躯体也是器,盛装五脏六腑、精神与灵魂。
我们生活在一个器的世界里。但不论是什么器,均不离人的日常。这个日常便是要真切,是真的东西才有逸致。一位制陶工艺家曾说:“只做观赏用的陶器,会渐渐地窄小,贫薄,至于怪癖,我自己感觉到要多做日常实用的陶器。”最好的匠气与艺气当是冒着烟火气的,紧紧依附人世的万物。如果器离开了烟火日常,比如碗远离了吃饭,杯远离了酒茶,乐没了人听,人离了家常,脱离了日常的烟火气,就会渐入虚妄的贫薄、无知的窄小。
好东西是家常的。好的器,当与人贴手贴心地过一段日子,融入家里的庸常。记得小时候奶奶做瓢,会挑选那些颜色匀称、不大不小、比较规整的葫芦瓜,一直留意着让它长到老,老到藤全枯了再摘下,吊在通风透气的地方,到风干为止。最后把葫芦对半锯开,挖掉中间的瓤和籽,就可以当瓢用了。瓢分干湿,干的舀粮食,湿的舀水。但新瓢一般都打手,要经人用,用了两三年的瓢是最好的,柄润上浆,量掂得准,很上手。
一个家贵不贵气,看看器便知。这器,不在于昂贵,在于干净、认真,在半旧的日子,谙着人性,泛着岁月的生动和平凡。母亲说,上屋的三祖奶奶以前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后来嫁到三祖公家。起初,三祖奶奶的父亲不同意,无奈之下,撞了日子去三祖公家看了看,竟也同意了。原因是,他家里虽然穷,但桌子板凳都擦得干净,泛着光亮。灶台上的碗白白净净,不沾一点汤迹。猪圈上“六畜兴旺”的对联,虽过了半年,却也没有撕痕。风雨人家里,人世竟过得这样安稳。“虽然不富裕,却是个认真的讲究人家,嫁过去也没错。”这是三祖奶奶父亲的原话。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宇宙流转的大道,世间的一切道理,就蕴含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万物皆有序,一旦有所盛装,有了心思,有了用途,便成了器。在丰盛的物质和盛大的精神面前,只有成了器,不离日用家常,才能承载。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当为人的日常服务。
(陈见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