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区民族文化与廉政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1 08:03:46   来源:迪庆州纪委监委

迪庆州,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范本,因多民族和谐共融的文化积淀而闻名遐迩,成为世人向往的的香格里拉。迪庆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源,在迪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崇节俭”“畏法度”“知廉耻”等廉政的思想,这也是当前廉政文化悠久历史的源头。

一、迪庆丰富深厚的文化中蕴含着廉政文化

藏传佛教主张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受此影响,扬善弃恶成为藏族传统伦理道德中最基本的内容。在迪庆群众中,扬善弃恶也是实行仁政行为的重要标准之一。格萨尔之所以成为藏族人民理想人格的典范,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爱护百姓、英勇智慧的贤明国王。他在人间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礼仪问答写卷》向人们提出做人的标准:“做人之道为公正、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而勤奋”;同时也提出“非做人之道,是偏祖、暴庆、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这些道理告诫人们,生活中应该正直善良、禁止行邪恶行凶。

藏族历史及故事传说中,有很多内容涉及道德起源、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评价及人们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等人类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各个方面。在《藏人之由来》故事中,形象具体地描绘了藏族先民最初的人种起源及性道德意识与善恶观念的产生。在《世界形成歌》中,通过藏族先民们最初对世界起源的认识,曲折隐晦地反映了他们对道德起源的看法。《蛋生英雄》中,则称一位英雄刚从蛋里诞生出来,就具有形同猛兽、手脚坚硬、勇武有力的英雄气概,而力量和勇敢在当时被看作美德而为人们所崇尚。在《青裸种子的来历》故事中,同样热情地歌颂了一位为藏族人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聪明、勇敢、善良。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他历尽艰险和磨难,不惜被蛇王变成狗身,但却获得了爱情,得到了青裸种子,使藏族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些朴素故事反映了早在数千年前藏族先民们所追求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愿望。

藏族格言中讲:“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是欺骗自己;说一次谎话,再说真话也不信。”格言中主张“对正直的学者要亲近,对诡诈的学者要当心;对老实者要仁慈,对狡猎者要抛弃”。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法律就有禁止说谎法。《礼仪问答写卷》中要求人们“勿说假话”,要“施以真言”“不说谎言”,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藏族很多民间故事中都反映了诚信的品德,如《诚实的牧人》《骗亲被虎吃》等。告诫人们诚信既是做人之道理,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石,同时也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如“跟上好的能学好,跟上坏的能学坏”“乌鸦的羽毛洗不白,坏人的邪念改不掉”“如果鸡蛋没有裂缝,那么苍蝇无处下嘴”“沏茶者即使是喇嘛,也不要先给自己沏”“小河溪流响声大,学识浅者傲气大”“大路不走野草多,人不学习知识少”等等,具有道德训诫、教化的功能。

藏族伦理道德基于家庭道德的规范,形成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在藏族民间流行的谚语里写道:“对父母心里孝敬,对祖国一定忠诚。游子对母亲吐露深情,如羊羔跪着吃奶。”“如果山上无雪,川里怎能下雪。”“没有祖国的强大,人民怎能安康?”“做人要像格萨尔,爱国爱民称英雄;办事要像察根王,大公无私暖人心。”藏族歌谣中:“马鹿不离草原,鱼儿不离湖水,所有藏族人民,不离党的领导。共产党的恩惠,比那雪山顶高,努力发展生产,报答党的恩德。”这首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会越来越好,永远会维护党的政策,勤劳工作,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咱们群众当中,文化层次分清,您的水平较高,要为人民做事,我的水平较差,就要努力学习。”这首歌表达了在新社会里大家都可以学知识,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好知识,努力学习一门本领,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清澈湖水底是鱼儿快乐家园,新的社会里面,人民生活幸福,能过幸福生活,全靠党的恩惠,从此藏族人民,听取党的教导,家乡建设搞好。”这首歌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解放藏族人民,如今藏族人民已经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要听党的教导,建好自己的家乡。这简练、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它不仅凝聚着藏族人民对国家的真诚、朴实的情感,同时也是藏族伦理道德文化的和谐思想价值在处理个人与祖国关系上的反映。长期以来,人们把对祖国的态度和行为作为“善业”,成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藏族是一个重礼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民族。在日常生活礼仪中,敬献哈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必备内容,无论是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拜访师长、书函往来、节日庆祝、乔迁新居,哈达是必不可少的礼品,也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纽带。其寓意非常广泛,既有祝福、敬仰、欢聚、庆祝之意,也有哀悼、同情之情。礼仪文明是藏族交往的又一特点,藏族特别注重语言美,在待人接物、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时,强调“施以真言”“不言妄语”,强调语言表达中的优雅、文明是做人之道的重要内容。可见,真诚、不说谎是藏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标准。此外,团结、平等与和睦也是藏族道德信条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为人正直、善良,以诚信取信于人,团结互助,彼此尊重、理解乃至彼此信任。藏族人伦道德思想已浸人在整个民族肌体中,体现出一种民族的精神。

藏族文化的另一精神主线即“镇压残暴、压制强梁、扶助弱小、为民除害”“崇尚良善,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行善修好,反对相互厮杀和暴力行为,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战争、灾荒、人间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使无数的人们感受到宽容的可贵、和平的可贵、和谐的可贵。”这些精神被充分反映在《格萨尔王传》《萨迦格言》以及《智美更登》等名篇佳作之中,它通过历史的传承,至今仍不断鼓励着人们去爱好和平,反对暴力,讲究友善,消除隔膜。千百年来形成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廉洁自守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二、民族廉政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一、营造社会良好风尚,积极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迪庆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创造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智力宝库,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是推进廉政文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迪庆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廉洁自守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同时,注意弘扬迪庆各族同胞中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用可信可亲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如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荣誉称号的德钦县云岭乡女邮递员尼玛拉姆,全国“公安楷模”羊拉派出所、迪庆最美基层干部、最美医生、最美扶贫干部、最美少年等等,使各种体现迪庆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第二、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发挥内部约束作用。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和睦共处,乐施好善,热情好客的良好习俗,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教育子女注重言传身教,邻里互助以善为荣,扬善行善以恶为耻等等。这些良好的习俗,从小来讲是家风,从大的讲,是一个村的村风、一个社会的风气和一个民族民风的良好体现。它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于我们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良好风尚,对反腐倡廉建设可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运用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干部自律意识。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一些村规民约。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等民族都从小告诫子女不得盗窃、赌博、打骂、欺负他人、不得嫌贫爱富等,有淳朴的民风和家规。“心胸要正直,手脚要干净”“背后说人,自有后丑;为人清白,自后不污”等等从小就从老人口里得知的警醒做人要自律自省、不贪不占的道理,从行为上从一定意义上讲,能促进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第四、利用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推进廉政文化传播。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廉政文化社会化需要载体和平台,单一的宣教形式,不仅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而且不能实现寓教于乐而流于形式。拓宽廉政文化传播途径,借鉴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采用丰富而又多样的形式。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和文化活动,藏族的藏历新年、锅庄表演、热巴舞蹈,纳西族的二月八、傈僳族的阔时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这些节日活动的目的或祈求丰收,或祭祀祖先,或为男女青年搭建谈婚论嫁的平台,或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论源于何种原因和目的,它都是各民族在各自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抒发感情、增进交流的方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增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五、借助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廉政文化表达方式。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传播途径上具有快捷性,在影响范围上具有广泛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艺术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在传播文化、影响受众、熏陶教育等方面具有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廉政文化社会化,应将廉政文化与艺术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让丰富的艺术形式来推广廉政文化。充分利用迪庆民族文化的多种样式不断丰富和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整合文化、民宗部门和民间文艺团体、民间爱好者的力量,逐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共享。如:维西县出版的《风清气正万花红》《清廉的定格 征程的足迹》廉政文化作品选集,维西傈僳族特色的廉政文化展示区,都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廉政教育宣传月”“五月赛马节”“民族团结节”“二月八”“阔时节”等传统活动期间,廉政教育进一步融入在迪庆民族文化之中,如:民歌大赛、民间文化展演和歌舞表演等活动中都有廉政方面的内容,这些民族文化艺术作品有效改善了地方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环境。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反腐倡廉建设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地域、民族乃至国家之分,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思想遗产,虽然这里面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民族文化作为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典章制度,还是一种社会风习和生活方式,兼具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等多重特性。廉政文化可能是一种正在生成的趋势,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研究廉政的观念、制度、行为和表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方制度和机制来予以保障和推进。如果能够持续深挖和不断激活传承民族文化中的有益价值,并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约定俗成、为人喜闻乐见、被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内在价值特性,那么廉政文化建设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