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传来脱贫佳音

发布时间:2020-03-12 07:26:5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何队长,我们养殖基地的第一拨1500头生猪已经全部出栏,36户贫困户每户分5400元,集体剩19.3万元。第二拨1800头生猪等疫情好转就出栏,看眼下行情,收入肯定比第一拨还要好……”日前,云南省师宗县雄壁镇小黑纳村党总支书记许家书打通了一个电话。

许家书口中的“何队长”,就是正在市里忙疫情防控的曲靖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的二级调研员何继成。

小黑纳村属高寒山区,没有水田,农作物主要以玉米和土豆为主,脱贫难度大。两年多前,老何和其他几个驻村扶贫队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发展养殖业是比较适宜小黑纳村的脱贫路子。可等他们在村里征求意见时,大部分群众却并不买账。

“有国家政策扶持,有企业技术指导和保底价收购,饲料统一配送,粪便发酵后立即装袋变现,这明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群众咋就不同意呢?”驻村扶贫队员们的热情一度降至冰点。

驻村扶贫队员一家家上门走访、调查了解,原来村民对前几年村里搞养殖的几个大户赔光了多年积蓄心有余悸,觉得发展养殖就是个赔本买卖。

“先尝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嘛!”在扶贫工作队报告工作时,市领导的一句话点醒了何继成。

但要引进实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到小黑纳村投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队员们在市农业局的大力协助下,多次自费到考察认定的某养殖集团西南总部上门推介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由上级专项拨款100万元、养殖集团公司注资60万元、全村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小黑纳村生猪养殖基地竣工投产了。

让村民和驻村扶贫队员都没想到的是:第一拨生猪出栏就净赚38万元!

“我们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采取村集体出资、银行贷款、群众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扩大养殖基地和烤烟合作社规模,再新建一个黄精种植合作社。”尝到甜头的许家书谈起今后的打算,电话里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你们这么个有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村,搞这么大的规模,资金周转得开吗?去年生猪出栏时正赶上价格大涨,碰了个‘好运气’,今后价格走向可不好说哦!”老何打断许家书的话,提醒道。

“没问题!接替你们的驻村干部已经带着我们与养殖集团公司签订了连续3年包保价全部收购合同,去年成立的种植合作社集体收益10.31万元,47户贫困户户均收入5700元;烤烟合作社带动82户贫困户受益,户均收入9000元……”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只要真心干事,就能得到回报。老何还记得组织刚派他到这个只有4个村民小组的小黑纳村时,全村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没有1分钱的家底。而如今,小黑纳正由脱贫村向美丽乡村迈进。“等战‘疫’彻底胜利,我们就去看你们……”老何说。(梅思联  伍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