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年夜饭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着独特的味道。
程汝明是在毛泽东家干了22年的掌灶人,他对毛泽东家的年夜饭有很多记忆。在他印象中,毛泽东对饭菜没有太多的要求,对饭菜的摆放也没有讲究。毛泽东爱吃红烧肉,这道菜,年夜饭里自然少不了,其次是鱼头豆腐。蔬菜中,毛泽东喜欢吃苋菜、空心菜、小白菜、莲藕,有时就要一盘野菜——马齿苋。毛泽东一辈子爱吃粗粮、杂粮和青菜。关于年夜饭,程汝明印象中最“奢侈”的菜,只有一个罗汉大虾。倒是有几次除夕晚饭,毛泽东都吩咐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
领导人的年夜饭并不是满桌的珍馐佳肴,更多是家乡熟悉的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有少数人丢掉了“吃”的初心,“饭桌”离家越来越远,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情世故中。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一句简单话语的背后,是对生活本真的体悟。其实,不少人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后,味蕾总会忆起家中的那一口粗茶淡饭,怀念全家围炉的时光。回家吃饭,是最踏实的幸福,也是最能入心入胃的幸福。
家和亲情,构筑起了我们须臾不离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在走红网络的短片《啥是佩奇》里,过年时,爷爷除了带给孙子用鼓风机制作的“小猪佩奇”外,蛇皮口袋里装的都是“家的味道”——蘑菇、大枣、核桃……近日,重庆一位爷爷扛着可以为红薯保暖的胶缸走了10里山路,只为让孙女过年吃上心爱的烤红薯。这些朴素的食物,承载着厚重的情感。家的味道,是爱,是团团圆圆、幸福满满的家宴。
对于最重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从寒风刺骨到青山绿水,从艳阳高照到冰天雪地,有人为回家过年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或许只为在大年三十吃上那顿团圆饭。这顿最温暖、最柔情的年夜饭里,照见着父母眼角的皱纹,照见着儿时单纯的欢喜,照见着对故乡的依恋……成为每个人内心挥之不去的乡愁。眼下,物质生活早已今非昔比,但年夜饭的仪式感和重要性,非但没有被冲淡,反而更加凸显了。
快过年了,一定有人正天天掰着手指头算呢——算你归家的日子!愿你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里,赓续着岁月里最真实、最温暖的故事。(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