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好书记兴一村百姓。”作为宣威市羊场镇清水村的“当家人”,从部队干事、企业老板到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在村里一干就是15年。他始终把勤政为民放在心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村里人常说:“养个好儿子不如选个好书记。”
弘扬正气——我扶正
“公生明,廉生威”。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告诉魏华,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拥护,必须始终恪守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政治上清醒坚定,不摇不摆;工作上清清楚楚,不错不乱;经济上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人格上堂堂正正,不攀不奢。
清水村属于汉、回、彝族聚居的民族村,有少数民族2743人。随着扶贫、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项目资金源源不断的注入,清水村可用资金不断增多。为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魏华对每一笔开支都向群众公开,凡是属于项目建设,村“两委”成员一律不准介入,直系亲属或旁系亲戚,一律不准享受低保、不准享受危房改造资金。
得益于他的长期坚守,村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廉洁文化,成为宣威市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班子团结——我来带
上任之初,村“两委”关系不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频发,村里欠债大,班子思想不统一,面对重重难题,怎么干?老魏没打退堂鼓,而是深入群众,促膝谈心,查找原因,最后他得出结论:要发展,首先要有个团结的班子。
他从头做起,积极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任期工作目标制度,制定村民公约、治安条例、卫生条例、防火防盗安全条例,并印成小册子发到各家各户,各项工作逐步规范起来。村党总支重新焕发了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吃苦耐劳,团结干事谋发展。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老百姓纷纷说:“有事就找党组织”“有党组织我们什么都不怕。”
魏华依靠群众民主管理,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清水村年年都有新进步,村党总支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曲靖市精神文明建设村”称号,于2016年1月,被云南省委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脱贫路上——我来领
清水村作为民族村,经济发展滞后,脱贫难度大。老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魏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上,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为寻找发展集体经济的良方,老魏带领村组干部一家一户搞调查,认真分析情况,谋划发展思路。
“要想说了算,得先干起来看”。每年的烤烟大田移栽,他总是第一个到地块亲手指导整地理墒、小苗移栽等工作。他常说:“如果我们每一名村干部都游手好闲,不做实事,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那还干什么农村工作嘛!”按照发展目标,老魏把打响优质烟叶生产作为清水村走出困境的第一步,认真搞好种植规划和技术指导,走以质取胜的路子。近几年,在烤烟生产总面积减少、总量减少的大环境下,清水村每年种植优质烟5000亩,实现产值1900万元,全村户均在烤烟上取得的收入达3万元以上,近3年清水村连续被曲靖市委市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单位。
地少或者有特长的群众,他提出“荒山种水果,高地种牧草,良田种经济作物”的生产模式,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果蔬、生猪、肉牛饲养。转移就业600多人,70多户到外面搞运输,20多户开回族餐馆。对不愿意外出务工的人,安排在自已的木材厂,让群众家门口有事干,有钱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了清水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570元。
群众有难——我来帮
当群众需要帮助时,魏华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他常讲,要把村民看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群众有困难,尤其是贫困户,都要主动去拉他们一把。清水村张春云考上云南大学,因家庭贫困犯了愁,魏华给他家送去2万元,帮助张春云一家解了燃眉之急。大坪子村马武志考上重点大学,他除无偿资助上万元的学费,还每月支付生活费用600元。村里老人去世丧葬需要大笔资金,自从他的企业有盈利后,每个家庭赞助1000至3000元不等的慰问金,累计为群众捐资100余万元。
这就是魏华,一个艰苦创业求发展的致富领路人!一个永不停歇为群众谋福利的好村官!一个致富不忘乡亲、慷慨扶贫济困救灾的老党员!一个农村党员干部中“四讲四有”的典范!(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