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良知

发布时间:2018-07-09 08:00: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其救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致良知。何谓良知?良知即为德,即是非善恶之心,孝悌恻隐之心,真诚恻怛之心,忠君爱国之心。清代冯梦龙更是把“良知”二字奉为做官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官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盛。品德是做人的良知,忠诚是信仰的良知,担当是责任的良知,三者皆具方可为官。

品德是做人的良知。人若无德,枉称为人。品德是人性的高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更是做人的良知。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蕴含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千里送鹅毛等无不映衬着中华文明的道德之光。《朱子治家格言》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清代名吏孙嘉淦,历经康、雍、乾三朝,历任刑吏工部尚书等要职,以敢言直谏著称。因一生清廉,没攒下多少积蓄,告老还乡怕遭乡绅土财耻笑,便让人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装满砖头以充脸面。不想遭人举报,说他德不配位,平常装清廉,实为贪墨官。一经检查,真相大白天下,乾隆很是感动,被后人传为佳话。为官者,不仅要具有普通的人性道德良知,更应具备心怀天下、情寄苍生的高德高知。

忠诚是信仰的良知。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仲勋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坚持真理,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身处逆境不向错误倾向和黑恶势力低头,不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坚守共产党人的党性和节操。毛泽东同志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铁一样的信仰,钢一样的意志,生死不灭,泰山难移。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信仰是决不可失守的精神高地,是安身立命、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精神财富与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财富存量”。

担当是责任的良知。京剧《徐九经当官记》中有一句著名唱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食民俸禄,为民解忧,担当尽责,是起码的为政良知。纵观我党的奋斗历程,无时无刻不闪烁着“担当”二字。革命战争年代,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需要这种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担当力量与担当气魄。极少数那些遇到困难“忙调头”、碰到责任“耍滑头”、见到好处“忙伸头”,见责就退、见硬就躲的干部既无一丝担当可说,更无半点忠诚可言。离开担当的忠诚是假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真担当、勇负责,才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忠诚。事业要发展,民族要复兴,没有担当就没有发展,没有实干皆为空谈。焦裕禄立下“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是何等的担当!辽宁凤城大梨村老支书毛丰美,为“让村民过上好日子”,30多年苦干实干巧干的担当实践,展示了一名好干部知难而进、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范。将军院士林俊德春蚕到死丝方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忍着巨大病痛坚持工作,用生命印证忠诚,以铁血诠释担当。

德行天下,良知立世。做人良知,天地仁心的德行操守;政治良知,泰山难移的忠诚信仰;从政良知,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惟其如此,方称得上中流砥柱、民之公仆。(樊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