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声声弹起来,轻盈步伐跳起来。七夕节是个甜蜜的日子,彝家的阿哥披着羊皮褂弹着三弦,彝家的妹子头戴鸡冠帽身穿节日盛装,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唱歌跳脚,浓浓的情意在歌声中发酵升华,甜甜的幸福在笑容中绽放弥漫。
七夕之夜,身着传统汉服的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饮食男女的爱,世俗夫妻的情。柴米油盐的生活,他们用时间与行动诠释着“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动人的葫芦丝吹起来,“小卜哨”(傣族小姑娘的意思)伴着乐曲翩翩起舞。七夕来临,傣族青年男女用独特的方式向自己的意中人传情达意,互诉心肠。
浪漫七夕,古有“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的优良传统,碧玉少女们承继古法,一笔一画描绘“鹊桥景”,一刀一剪裁出“织女情”,祈愿技如织女,心智手巧。
相伴是最美的诺言。每个七夕,在曾经相识的地点,坐在熟悉的亭子下,静静等待月亮升起,话牛郎与织女的相逢,诉心中似水柔情。
石宝山歌会节,是滇西北地区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用歌声来表达爱情和寻找爱情的盛大聚会。这一天,各族群众身着盛装在石宝山弹弦对歌,祈福许愿。
一对对恋人把同心锁锁在同心桥上,锁住爱情、锁住誓言,永结同心。
星辉浩渺,鹊桥渐成。心有挚爱,在寂寞流年中思念守望,亘古不变。点亮一盏灯,依稀看见彼岸花开。
阿昌族呀咪亚(小姑娘),新闹亚(小伙子)聚在一起唱山歌,话党恩,用歌声“唱”享七夕,互诉“忠”情,把歌言欢。
故事里有“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厮守,现实中也有一个浇水、一个栽苗的温情脉脉,跪耕垄亩、相濡以沫,少年夫妻老来伴,历经岁月方知越是朴实的感情越是历久弥新。(昆明市 曲靖市 保山市 楚雄州 红河州 普洱市 大理州 德宏州供稿 云南省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