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高山之巅的坚守——记剑川县象图乡白角山小学教师张中权

发布时间:2017-08-10 07:33:30   来源:大理州纪委

张中权老师指导学生(压缩)_副本.jpg

张中权老师在辅导

在剑川,说起象图乡,其山高路远可谓人尽兼知,而在象图乡,说起江头村白角山小学,其办学条件之艰苦、教学成果之优异竟也是妇孺兼知。究其原因,非归功于张中权老师不可。

山顶唯一的房子是学校

江头村委会素来就有“十三山十四箐十五梁”之称,共有白族、彝族和傈僳族三个世居民族,距离乡政府驻地10公里,当地群众居住极其分散。白角山村民小组和新生村民小组是距离江头村委会最为偏远的两个彝族村民小组,白角山小学,就坐落于白角山村民小组和新生村民小组中间的山顶上,海拔3280米,是典型的“一师一校”教学点,也是剑川境内海拔最高的校点,设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现有学前班学生10人,一年级学生5人,二年级学生6人。学校地理位置极其偏僻,教学设施极其简陋,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即便如此,张中权老师从任教以来就一直孤身一人默默坚守在这里,从未间断。

象图乡白角山小学(压缩)_副本.jpg

“一师一校”教学点

学校里唯一的老师

张老师是江头村土生土长的彝族人,自从任教以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一直在“一师一校”教学点担任复式教学工作。乡中心校曾多次提出把张老师调到教学环境较好的中心完小来,可都被张老师一一婉言谢绝了。张老师的理由很简单但态度很坚定——孩子们都是彝族,从小讲的是当地彝族话,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低龄儿童,年龄大都在10岁以下,其他老师来了语言交流不方便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何况外面的老师要是过来这所学校,人生地不熟,孤单一人的工作,恐怕也是在不住。是的,没有什么华丽的托词,理由就是这么简单,可就是这个简单到让人感觉到“傻里傻气”的原因,的的确确就是张老师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张老师一年又一年默默地坚守在村里的一师一校教学岗位,一待就是30年。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学校里孩子们的年龄又小,所以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白角山小学里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并不完全同步。平常,孩子们早起在家吃过早饭后10点钟准时到学校读书上课,下午13:00在学校吃午饭16:30放学回家。学校所在地海拔较高,遇上冬天下大雪,通往学校的山路被大雪冰封,孩子们只能被迫停课在家自学。张老师每天既要给孩子们上课,又要给孩子们做饭,等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他还得照管学校。一身兼数职,三十年来都是如此,张老师早已习惯了。张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料,孩子们学习也格外用功,多年来,白角山小学学生的成绩在全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张老师因此受到过县里、乡里的多次表彰。正如象图乡中心校赵校长所言“白角山小学里有张老师在,我们百分之百放心。”同样对张老师放心的还有学生的家长。常年在白角山小学教书,张老师成了白角山和新生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都非常熟悉的“亲人”。交通闭塞,人手有限,当地群众非常体谅张老师的不容易,时常有外出到乡上或县城办事的村民主动帮张老师代买东西,比如学校食堂里需要采购大米、蔬菜、肉、鸡蛋、牛奶等等,基本上所有的都能被当地群众代办,为此,张老师高兴地说他可以节省许多来回奔波在路上时间。

张老师不仅书教得好,对学生也好,并因此声名远扬。以前曾有许多外地的彝族学生家长慕名前来将孩子送到张老师的学校读书。即便是现在,学校里依然有一名沙溪长乐村的彝族学生在这里上学前班,有一名马登后山的彝族学生在这里上一年级。像这样家在外地却在白角山小学就读的彝族学生大都是家住大山深处的“独家村”,由于居住太分散,交通极其不便,孩子们若是到村属的小学上课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安全隐患较大。而张老师声名在外,家长们得知张老师书教得好,宁愿投亲告友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村子的亲戚朋友家里,也要让小孩来白角山小学读书。多少年来,白角山小学,似乎成了山里彝族孩子们最向往的学校,不知有多少彝族孩子在这里启蒙,进而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唯一的心愿是把孩子们教好

张中权老师祖辈都生活在江头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能有机会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他感到无比自豪,家里人也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走出江头大山,为家族增光。可是,他那么热爱自己神圣的职业,他那么清楚自己留在白角山小学的价值,守护江头大山里的孩子,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熟悉的港湾,让孩子们在他的臂膀下安心学习、茁壮成长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他多么热爱脚下生他养他的土地,多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多么热爱学校里孩子们清脆爽朗的读书声啊!犹如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写到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张中权老师亦是如此,因为信仰他无怨无悔,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高山之巅的白角山小学,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信仰如磐,使命如山,张中权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孩子们心目中扎下了根,用自己一辈子的坚守教导孩子们不能忘本,他宛如屹立在高山之巅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江头人。正如白角山小学的孩子们所言,张中权老师就是他(她)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张中权老师就是这样,三十年如一日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守在象图最偏远的学校里默默耕耘,教书育人;三十年如一日不被外界优越的环境所吸引,宁愿自己清贫,也要坚持亲自用彝族语言和普通话“双语”教育大山深处的彝家子弟,使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平凡的角落里、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人生如此,大爱如斯!(段红池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