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为花浇水的王润花
“父母为子女付出一辈子,理应得到子女的赡养和尊重。”
秉持这样的理念,结婚31年来,51岁的王润花31年如一日,用孝心和爱心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2014年获云南省妇联表彰为“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2015年获怒江州妇联表彰为“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连遭丧子让老人几近崩溃
1986年,19岁的贡山县林业局女职工王润花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和当时在县里服役、复原后在州府六库上班的徐金荣结为连理。因为爱,婚后,徐金荣从六库调到了贡山。
婚姻带来的甜蜜在小两口之间仅持续了一年。1987年8月1日,徐金荣正在上初中的三弟因患急性脑膜炎去世,当时,王润花正值预产期,为避免妻子受刺激而影响腹中胎儿,从六库处理完三弟后事回到贡山的徐金荣向妻子隐瞒了这一切,但细心的王润花还是从丈夫哀伤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什么。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楚,让王润花的公婆承受着巨大悲痛。8月24日,在徐家三儿子去世后的第23天,王润花顺利产下大儿子徐毅,喜得贵子的欢悦,略微冲淡了一家人的丧亲之痛。
然而,灾难似乎跟这个家庭较上了劲,依靠时间流逝来冲淡悲伤的两位老人又一次遭遇重创。
距徐家三儿子去世不到6年,1993年,徐家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噩耗传来,将老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精神上的打击,让他们成了医院的常客。
时年,王润花的大嫂在一家不景气的企业上班,两个小姑子刚走上工作岗位,小叔子尚在中学就读,小儿子徐成希还在襁褓中,丈夫整月出差在外……当家庭的负担和生活的艰辛如山一般压下来时,这位瘦弱的傈僳女人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而是毅然担起了这份重担。
坚韧乐观撑起家庭一片天
为避免老人睹物伤情,1995年,王润花的小姑子将老人从六库镇段家寨村接到城里生活。考虑到上要照看公婆,下要教育年幼的孩子,还要供养小叔子和大嫂家的两个孩子,1996年,在丈夫调入州妇幼保健院一年多后,王润花申请调入了泸水市林业局。
王润花一家四口原本住在丈夫单位分配的一套48平方米宿舍里,平时,除完成单位工作外,王润花全部的精力,几乎全放在了陪伴老人和教育孩子上。住惯了带院落的房子的老人,对单元楼变得无所适从。王润花想到了自建房子,然而,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家庭必要的开支等等早就让夫妻俩的工资入不敷出,而能借的亲戚已全被她借遍,建房,谈何容易!
好在,目睹王润花对徐家人日复一日毫无怨言付出的朋友解了王润花的燃眉之急,大家你三千我五千地向她伸出了手,谁也没提还款日期。就这样,1998年,王润花夫妇在偏僻的气象路一带花1000多元钱购置了一块地皮,在办理了建房相关手续后简单建盖了一幢一楼一底的小平房,并将公公婆婆接到了家中,这一住,老人就再也没离开过这个家半步。
老人的丧子之痛在王润花的开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愈合,然而生活的艰辛才刚刚开始。那几年,老人的医药费一如既往地开支、孩子的营养必须保证、大嫂家两个孩子和在省城上大学的小叔子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加之,王润花自己的弟弟和侄女均在六库上学,每周五下午到周日下午都会到王润花家吃住。不得不支出的开销,加上还建房款,让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剩下的工资全部还了债。”王润花说。
2005年,考上昆明理工大学的侄子新生报到时需一次性交清30000元钱的消息让大嫂犯了难。大哥离世,王润花深知自己在家中的分量,于是二话没说,她找到小姑子和小叔子,凑了30000元学费交到了大嫂手中。“再穷再苦,都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这是王润花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些年,王润花舍不得添一件新衣,身上穿的,全是姑娘时的行头,但她没有觉得委屈。那些年,王润花没回过一次娘家,她怕公婆有一点闪失。
生活虽拮据,但不能亏待了老人孩子,“大人将就点也就过去了,可老人孩子吃不饱吃不好,我觉得自己太窝囊了。”王润花说。
婆婆心直口快,但使起性子来就像个孩子,常常无故冲王润花发火,往往这时,王润花就会一个人,沿着家门口那条小道走几个来回,回到家,又开始面对婆婆的小性子。“‘顺者为孝’,老人嘛,所谓老小老小,哪个会跟她计较,这样想,心理就舒坦了。”王润花笑道。
时间是无声的记录仪,记录了王润花的艰难和辛酸,也记录了她的孝心爱心。“生活已经这样,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王润花时常这样安慰老人。这话,其实也是王润花说给自己的。
孝心爱心换来和谐家庭
王润花的孝心和爱心,让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渐渐有了起色:小叔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侄子也在州里的一家单位上班,在昆明打拼并有着不错收入的侄女上个月刚走进婚姻殿堂,大嫂开始颐养天年,而王润花的大儿子徐毅大学毕业后考进了贡山县农业局并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小儿子徐成希去年大学毕业后与同伴开了一家培训中心。平时,兄弟俩拿到工资后总是先想着给爷爷奶奶买好吃的,或给家里添一点东西。
在徐成希眼中,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妈妈对爷爷奶奶很迁就,对我们几个娃娃也很疼爱,但从不溺爱,她要求我们学习要自觉、刻苦,生活要乐观、俭朴,做人要宽容、诚实,在我心里,她是最伟大的妈妈。”
记者到家里时,王润花84岁的公公徐仁何刚结束午休。老人患有银屑病和严重的风湿病,行动迟缓。看到公公下楼,王润花不断叮嘱老人慢一点,再慢一点,待老人坐下后,王润花将浸过温水的洗脸毛巾递到公公手中,然后开始削苹果。
当记者问老人王润花好不好时,老人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就像我姑娘一样,姑娘都没有她好。”
2016年8月,积劳成疾的王润花在一次手术之后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前忙着上班,没有好好照顾老人,这回时间多了,可以好好服侍他们了。这辈子,他们太不容易。”
才51岁的王润花,记忆力却超差,她记不住自己的结婚纪念日,记不住她为这个家的点滴付出;已51岁的王润花,记忆力却超好,她记得住老人该什么时候吃药,记得住婆婆不喜欢吃漆油鸡,记得住小儿子每天所做的事,即便在自己生病住院时,也不忘叮嘱丈夫别耽误了老人吃药的时间。
对于王润花的退休,最开心的要数婆婆。自从自己退休后,婆婆就如她的影子,她到哪里跟到哪里,“有时候去朋友家闲,担心时间太晚她身体吃不消,想先送她回来,她不干,说我不走她就不走,黏得很。”王润花笑道。
问及怎样支配退休后的时间,王润花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想让他们分心,只要身体允许,她还要继续照顾公婆,“他们一辈子都在付出,我们赡养他们天经地义。”(陆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