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顺给外出人员讲解务工知识
陈家顺,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办公室主任。他先后20余次组织护送劳务人员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务工,5次深入企业“卧底”打工,为农民工考察务工环境,倾情服务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农民工的贴心人”。曾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陈家顺同志忠于职守、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全心全意为农民工服务,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他的事迹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自降身份 “卧底”打工
曲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曲靖连续6年赢得了“十佳宜居城市”的美誉,曾经曲靖人守土恋家情节浓,再穷再苦也不愿离开土地,走出家乡,外出务工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怕上当受骗,怕拿不到工资。为了促进家乡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2007年—2012年,陈家顺在担任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曲靖市驻义乌工作站站长期间,采取“要让农民外出打工,自己先打工”的方式,自降身份,多次“潜伏”企业打工,为乡亲们“卧底”,先后当过组装工、装卸工,仓管员、甚至做过“猪倌儿”。通过“卧底”,准确的掌握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农民工工作、生活、工资福利等真实状况,切身感受了农民工由农民转化为工人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磨难,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的专家,他推荐的企业农民工做着踏实,他说的话农民工相信,从而有效的解除了家乡农民外出的担心顾虑,激发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外出务工农民的稳定性,打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的局面,实现了“动员转移一人,稳定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目标。
陈家顺给留守老人们送去电饭煲
贴心服务 敢于担当
陈家顺无论身份怎样变化,一直都把外出务工农民当亲人。外出务工农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竭心尽力的帮助解决。农民工外出没车费,他协调企业垫付;小孩生病住院没钱,他自己再紧也会凑钱借给农民工;农民工的小孩上不了学,他求爷爷、告奶奶的帮助解决;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他依法据理力争;农民工工伤无人管,工亡赔偿不合法,他不厌其烦,随叫随到,挺身而出,担风冒险,搜集证据,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甚至农民工宿舍电灯坏了、厕所堵了、与人吵架了、自己闹情绪了、家庭闹矛盾了,只要他知道,都会出面帮助解决。为了帮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不让农民工受到不公正待遇,曾经面对“你信不信今天我让你走不出我这个厂的大门”这样的恐吓,陈家顺没有退缩,他调查取证、据理力争、多次协调,终于为农民工讨回欠薪。因为他把农民工当亲人,勇于担当,农民工也把他当成最贴心的人,当成了靠山,有什么话都愿跟他讲,有什么事都爱找他帮忙。几年来,陈家顺共调解民工之间的纠纷1000余起,协调企业垫付民工车费、伙食费、工伤医药费共计100万余元;通过自己及农民工异地维权网络协调处理劳资纠纷80余起,为民工挽回损失千万余元;化解集体辞职或罢工事件40多起;帮助民工购买往返车票9000多人(次)。
陈家顺看望受工伤老乡
着眼长远 勇于探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最难过的是遇到困难无人帮,最害怕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无人管,最担心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照护。这些难题不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工作就难于持续健康高效开展。面对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的状况,陈家顺探索建立了农民工驻厂信息员制度,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聘请外出务工时间长,沟通协调能力强,为人真诚热心的农民工为农民工驻厂信息员,帮助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面对农民工异地维权难,他探索建立了巡回维权制度,解决难点、热点侵权案件;在农民工多的地方设立农民工维权信息员,负责收集反馈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信息;主动协调,与输入地劳动执法部门签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联动合作协议》,加强输出输入两地维权合作,畅通异地维权主渠道;积极利用有利时机,加大农民工维权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经过不懈努力,构建了“输出地劳动执法部门、农民工维权信息员、输入地劳动执法部门”三点联动为基础,巡回维权促落实、维权宣传提能力的异地维权网络,有力的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面对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他探索实施了留守空巢老人“五个一”工程,即配给老人一部老人手机、设立一批空巢老人服务联络员、每年免费为老人体检一次、每两年空巢老人拍张全家福、每年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有效的破解了留守空巢老人“有话无处说,有情无处诉、有事无商量、有难无人帮”的难题。依托学校对留守儿童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每人每天都有“亲情父母”、一周多次免费电话、一月两次视频见面、一学期一次心理疏导,极大缓解了留守儿童“情无所依、学无所促、习无所导”的突出问题。几年来,经他多方奔走,争取企业捐赠现金累计14.2586万元,电脑、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实物价值80余万元,用于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立足长远的探索,有效解除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后顾之忧,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立足现实 与时俱进
从2014年开始,陈家顺着眼于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条件外出务工或不愿意外地务工的现实,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劳务引商”。“劳务引商”就是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建厂。两年来,成功引入三家企业落户曲靖,吸纳400多个没有条件外出务工或不愿意远距离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他还立足长远,引导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向他们讲解了返乡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在他的引导下,已有部分农民工决定回乡创业,陆良县的胡建云在家乡建起了美之源针织厂,可容纳60多人就业;沾益区的许春丽同丈夫一道开了个汽车修理小厂;陈树勇创建了沾益鼎艺传媒有限公司。
陈家顺自2004年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至今的13个年头里,无论身份怎样变化,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动真情,用真心,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工作。13年里,由他直接宣传发动带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万人,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计其数,使无数个农村贫困户脱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路,对推动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扶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16年底,曲靖市规模性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6.9万人,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204.7575万人(次),占农村现有劳动力的53%,年劳务经济收入达到224.1498亿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75%。(李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