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徐成东,会泽人,现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公司铅厂熔炼车间艾萨炉工序工序长,长期从事铅火法冶炼工作。工作25年来,他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云岭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2016年11月29日,他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努力钻研,成为云岭首席技师和全国技术能手
工作25年来,徐成东刻苦钻研,特别是2005年公司引进艾萨炉炼铅技术以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一批专业骨干,在实干中攻克世界第一座艾萨炉铅冶炼难关,成为国际艾萨冶炼技术领跑者。
2005年,他被评为驰宏公司“十优”共产党员。在2006年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和2007年云南省职工铅艾萨炉主控操作工技术技能大赛中,他带领的艾萨炉二班的参赛人员全部进入了决赛,徐成东个人连续两次进入前三名。2007年,经过严格的考核评比,他所带领的艾萨炉二班被全国有色工业协会评选为全国有色行业“节能减排”先进班组。
艾萨炉是引进设备,国外主要用于炼铜,驰宏公司是国内首家引进艾萨炉用于炼铅的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很多问题,外国专家也没有遇到过,许多技术难题也没有想到过,更无从谈指导。
针对泡沫渣过多及喷溅过大情况,徐成东通过仔细查阅一大本厚厚的数据和操作记录,总结原因、分析问题,提出了根据进料量配合风煤量进行工艺控制的方法。在铅艾萨炉熔炼实践中,摸索出熔池高度控制、排放频次等多种方法,使泡沫渣得到有效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一次铅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大大减少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
由徐成东牵头的喷枪改进实验,通过调整给风量、给氧量的平衡,使原来使用不到1天的喷枪使用寿命逐步提高到2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成本200余万元。
2012年,徐成东带领艾萨炉全工序员工,分析物料、调整工艺,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工艺和设备,成功处理铜浮渣等复杂物料6801吨,增加收益7319万元,使艾萨炉实现了利益多元化、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自主创新,创出铅艾萨炉多项世界新纪录
艾萨炉走过了消化吸收阶段,如何继往开来,创新发展,打造成国际标杆,创新就是永恒的主题。为此,徐成东依托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传艺攻关,带领一批劳动模范、车间技术员、工序骨干,攻坚克难,制定《艾萨炉提指降耗攻关方案》、《提高艾萨炉炉龄攻关方案》、《提高艾萨炉产能攻关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徐成东所在的团队创出的铅艾萨炉富氧顶吹沉没熔炼技术,是一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铅冶金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烧结-鼓风炉还原熔炼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对进厂的各种铅、硫品位不同的精矿,优化配料方式,控制有效增加投料量,根据原燃料特点和精矿到达的不均衡性,分别研究适合铅、硫品位高、中、低特点的配矿方案,不断优化和调整,提高了艾萨炉对各种复杂原料的适应能力,为艾萨炉平稳持续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对艾萨炉配料、生产工艺操作的优化,提高艾萨炉一次性排渣排铅成功率,提高艾萨炉作业率至90%,使艾萨炉投料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铅物料日处理量由原来的580吨提高至650吨。2014年,全年粗铅产量达到51607.9吨,比2013年同期提高了382.9吨,达到了艾萨炉开产以来的最好水平。
艾萨炉炉龄一般比较短,国外专家预计炉砖的使用寿命只在一年左右,但徐成东认真分析了炉砖的材质结构、原料成分、操作工艺等等,认为有办法延长炉砖的使用寿命。2010年大检修,炉砖更换后,他临危受命,带领他的团队狠抓工艺操作、精心配比物料、加大设备巡检力度、完善炉体监控措施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艾萨炉的炉砖寿命达到了865天,比国外专家预计的高出了500天,2012-2015年更是实现艾萨炉炉龄978天,创造了艾萨炉开炉以来炉砖使用寿命最高的历史纪录,达到了世界同行业最好水平。
在驰宏公司会泽分公司、呼伦贝尔驰宏投料试生产期间,根据公司安排,徐成东带领他的专业团队到生产现场做专业指导,分别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使会泽艾萨炉、呼伦贝尔奥斯麦特炉流程全程拉通,并达标达产,创造了新生产工艺试生产最短周期的良好成绩。
劳模工作室,传帮带出人才
2011年,驰宏公司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徐成东名字命名的“徐成东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被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创新工作室”;2015年,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徐成东技能大师工作室”。
徐成东带领工作室成员紧紧围绕“提指标、降能耗、增效益”这一核心,提出“课题不求大但求实、推进不求快但求严”的工作目标,先后开展了“泡沫渣的研究和控制”“提高连续熔炼作业率”“提高粗铅质量”等14个创新工作室技术改造项目,不仅使艾萨炉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通过传、帮、带还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能独当一面的专业骨干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带动职工技术协会开展活动,鼓励技术协会会员、技术员和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创新工作方法,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提升各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管理、技术、服务、业务创新,成功摸索出了熔池高度控制、排放频次等多种方法与技术。
徐成东,用行动激励着身边的人,用示范带动着周围的人,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苦干加巧干,事事争一流,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新成就,成为铅熔炼的技术先锋。(刘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