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在得到某些便宜的同时遭遇一些麻烦。对于为官者来说,自然也不例外。比如说,由于你居于一定的位置,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便不可避免地遇到请托之事。在这样的时候,是不能轻易应承的,否则就坏了规矩,也给自己带来麻烦:既然你能应承了张三,那么,李四、王五、赵六可能受到刺激,接踵而来;而要拒绝,却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
明人朱国祯,是熹宗年间的重臣,一度担任朝廷首辅。他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姓程的人,擅长数学(计算),带着朱国祯的某位老师和某位朋友的书信来找他。朱国祯当即说:“现在不谈事儿,姑且先吃饭去。”那人十分惊讶。朱国祯解释说:“我是个笨人,做秀才的时候,并不相信算命打卦之类。何况得佳兆未必佳,得凶兆未必凶。而如果本该‘佳’而得凶兆,预先愁苦过这几天;本来该‘凶’而得佳兆,日后失望,那么,烦恼会更多……所以,我一味听从命运的安排。”那人听后沉默了。临走之前,那人请求朱国祯给他写封推荐信,朱国祯说:“我平生交友很少,就这一位老师和朋友。他们给我的信已经在你前面到了。”最后,那位客人一言不发地走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十《己丑馆选》中。来向朱国祯求荐的这位客人,并非草包货,而是有一定真才实学的——擅长计算,所以,朱国祯即使把他推荐给相关部门,比如说工部之类,也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最终并没有推荐?我以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他觉得一旦开了此例,后来者可能源源不绝,他因此可能应接不暇,影响正常的工作。第二是此人虽然擅长计算,但未必达到了精深、值得向有关部门推荐的程度——那两位他昔日的师友先于客人到达的书信里,很有可能已经十分详尽地介绍了此人的某些情况,让朱国祯自行裁决。第三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就是朱国祯时刻记得做官的规矩,自己作为朝廷重臣,一举一动都对众人起到示范作用,万一请托之风盛行,自己岂不成了罪人?
朱国祯最终采取的方式,既委婉又不失原则:先请你吃饭,再以拉家常的方式表明自己是不相信算命打卦之类的,而更相信命运的安排,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绝不勉强为之。此外,告诉客人,两位师友的书信已经讲明了客人的情况——这其实是一种暗示。如此这般,客人还能说什么呢?
事实上,不论我们选择何种职业,既要享受其中的快乐,更要遵守其中的规矩。对于为官者来说,手中的权力是有边际、有限制的。比如说吧,像朱国祯这样的高官,似乎无所不能,可我们不该忘记的是,他上面还有明熹宗,他左右还有监察御史,朝廷里包括工部在内的六部都有给事中(负责部内事务监察的官员)。因此,他处理朝廷政务,假如越权了、犯规了,皇帝必然怪罪,有关部门与官员也是可以纠核的。同时,我们不该忘记的另一点是,朱国祯作为一名正派的官员,自律守规矩是自身的道德要求,把公家的事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好恶、感情等放在后面,对他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故此,面对请托之事,他慎重又慎重、掂量又掂量自在情理之中。(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