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家存“傲骨”——记丽江古城周氏家规家训

发布时间:2017-03-28 07:53:18   来源:丽江市纪委

周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南京苏州常熟县柳营村行医入滇,先居于鹤庆县鼓楼街。明朝嘉庆靖年间,九世祖周宗耀受丽江土知府木公之请迁入丽江,居丽江古城大研镇街尾。“终身设馆课徒”的私塾先生周维新(字际昌)始有记载,为1815---1885年间人物,现存其著作《爱莲堂诗稿》一书。从此代起周氏家族承先启后致力于教育事业,至今已连续六代。六代子孙中人才辈出,在丽江、省内、全国乃至国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其中周暐(字南屏、兰坪)、周冠南(字殿卿,号鉴心)为清代举人,并称周暐、周冠南“父子举人”,民国期间因致力于教育及公益事业获省政府表彰,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题词“梓里模范”表彰父子成就;其周氏三代周霖、周凡同胞兄弟被称为“玉龙双璧”、“纳西俊才”在中国文化、艺术、国学等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近代纳西族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周氏子孙中周孚政、周孚定、周孚印、和品正等均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传承、保护、发展做出了贡献,周氏家族也成为丽江有名的“书香世家”,其治家之方也成为当地百姓效仿和学习的模范,尊师重教之风在丽江古城大兴。


“天雨流芳”纳西语“te  er  lv  fang”译为“读书去吧”

周氏家训:凡家族后人,各存仁孝之心,共墩睦族之道,勿积疾而伤骨肉,勿争忿而损天亲,勿附势而忽孤寡,勿持财而忘大义,将见食祖德于无穷矣!

周氏家族传承书香门第之遗风,非常重视家族中幼年儿童的传承与教育,家训内容精炼总结成通俗易懂的四句话“爱惜一文钱;小心一句话;用尽一分力;好好做人。”,针对幼年儿童心理,用简单的白话把家训传承植根于心,此方法可谓“妙”,更充满了智慧……。

周维新四十岁时遇上“乱世十八年”战乱,带领十岁的周暐及家人逃避战乱,在丽江金沙江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时,“不仅本人读书不辍,对尚在童年的儿子课读尤严”。周维新写下“听有千声炮,看唯一卷书。飘零身不定,天意欲如何?”的诗句。周暐在《江渔诗钞》中追忆:“入林采薇食,上山抱火眠。诗书难学习,东西屡播迁”;“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真实的再现了战火纷飞、居无定所、担惊受怕的环境下,教书读书仍是一家人第一需要,为周氏家族书香传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今挂于周氏祖屋唐继尧亲笔题词“梓里模范”匾额

周氏家族历代文化名人:

周兰坪(1847--1924),名暐,四十岁考上清举人,但对当时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从丽江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到了日本、南洋新加坡等地寻求救国良方,在海外一面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一面做家庭教师为生,是纳西族中远渡重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回乡后,大力倡导兴办实业和兴建新学,为丽江和纳西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兴建丽江石鼓铁索桥、渡船、桑园、沿金沙江柳林;兴办新学石鼓小学、丽江兴文小学等作出了开辟培植的贡献,在废除科举制后担任丽江学务总董为丽江的新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所提“书画传家”匾额

周冠南(1875---1933年,字殿卿,号鉴心,清代举人,深受父亲周暐影响,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选送日本宏文师范留学,也是纳西族第一位出国的留学生,周冠年在留学期间仍不忘祖国家乡的教育,先后多次用购买先进的科教书、地理图册、标本、教学实验仪器不远万里从日本运回丽江,成为当时丽江中学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任然完好保存于丽江市第一中学。周冠南回国后担任过省立第六师范学堂、丽江联合中学、省立第三中学校长职务;他推行新学,宣传进步思想,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中是优秀的活动分子,是纳西族中走出的优秀的教育家。

鉴于周暐、周冠南父子对教育公益等各方面的贡献,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亲笔题词“梓里模范”匾额,表彰周氏父子二人的功绩并示后人。

左为周冠南留学日本时留影

周霖(1902-1977年,字慰苍。自幼深受祖父周暐、父亲周冠南两代人的教诲,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养,思想上又倾向革命和追求进步。年轻时曾到过昆明、上海、北平、广州、南宁、香港、河内等地谋生。凭他的品德、学识、才干和见识多次受旧社会军阀官僚聘任做官,但他看到旧社会的黑暗,厌恶军阀官僚,不愿做官。24岁时就把省长唐继尧发的“知县存记”当作废纸丢入火中,先后曾辞去永胜县税务局局长,拒绝出任丽江县教育局长和专员秘书等职务。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周霖毅然投身新中国建设,先后参加丽江县委新闻处工作、曾担任丽江首任文工队队长、首任文化馆馆长、担任丽江县副县长、云南文联副主席等工作,全国美联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并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毅副总理(左)、黄镇(右)文化部长亲切接见周霖先生并设宴款待

周霖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在诗、书、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1962年春,云南省委要求在昆明举办《周霖画展》取得空前成功,画展时恰逢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黄镇副外长等中央首长访问东南亚几国经过昆明,看了周霖先生画展后,时任副总理陈毅称赞“画得很好”、“内容和形式都好”。1963年《周霖画展》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中国美术馆落成后进京举办的第一个个人画展,是中国少数民族画家中第一人,云南人进京举办个人画展第一次,画展空前成功,陈毅副总理设宴款待来自边疆的周霖先生,郭沫若先生为周霖先生题诗,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段佳话……。

石鼓声闻到凤城,龙潭风物活生生。山泉引自源头处,天外飞来有鹡鴗。一九六三年郭沫若先生看周霖北京画展后题赠

周霖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国画作品和题画诗,其中有许多玉龙山题材的画作和诗文。他还为人民大会堂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和《玉龙金川》两幅巨画,成为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镇厅之宝。

1982年3月5日至3月30日,周霖先生遗作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写了“今生丽水,艺数周郎”的题词。

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为周霖先生遗作展题词

2006年,在周霖先生去世27年之后,周霖先生荣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卓越贡献奖”。

周凡(1914--1998年)原名周樊,字善甫,晚号六松堂老人,生前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民族学会顾问、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称作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术界专家也称“《春城赋》是云南历史上自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之后,多角度吟咏春城昆明最全面、最优秀的一篇"赋"体文学作品。”李霖灿、左治生、白桦、袁晓岑、汤世杰等学者曾评价道:“如果将《大观楼长联》比作一株璀璨的山茶花的话,《春城赋》就好比开满云岭山川的杜鹃花。”

现今位于春城昆明南屏街的“春城赋”石刻

周孚定,周霖三子,自幼酷爱绘画,现任然居住于丽江古城周氏老宅家中,幼时因历史原因无法连续上学,但深受家庭影响,凭着一颗执着的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即使在打铁、烧砖、砌墙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之时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终于考入天津美院,传承了父亲周霖老先生的衣钵成为丽江杰出的画家,先后多次参加过国际、国内画展,多幅画作被日本技术出版社收藏,荣获过多个国家级奖项。

周孚定画作大有周霖老先生遗风,曾有人多次提出在周孚定画作上盖周霖老先生印章赚取“大价钱”,受到周孚定怒拒,周孚定讲到这件事的时候说“如果那样做我还是周霖的儿子吗?”。周孚定也如父亲一样坚守着“傲骨”家风,他始终认为“中国画的优美用笔和画中的意境是来传达美的,作为一名中国的文人要坚持中国画的民族特点和传统基因画出优美的画作,更要坚守中国文人的底线,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做一名有风骨的知识分子”。

1996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周家老宅作为接待考察官员的民居接待了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哈里木”先生一行。周孚定先生现场用短短5分钟时间的为“哈里木”先生即兴创作出了一幅梅花图,并题名“玉骨傲梅”。在现场周孚定先生对画作的含义解释说“丽江刚遭受3.2大地震,丽江人民经历了磨难、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因为善良淳朴的丽江人民正如所画中的梅花一样,有“玉雪傲骨”的精神,相信用不了很长时间“哈里木”先生您一定会看到一个更美的丽江”。画作《玉骨傲梅》作为“礼物”送给“哈里木”先生,《玉骨傲梅》也因此鉴证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

丽江知名画家周孚定先生最喜“梅花”

周霖外孙子和品正“东巴文化”研究的先驱者、艺术家

周霖孙子周荃丽江师专艺术系教师,传承了先祖“书画传家”的血脉


周孚定先生给儿孙们讲先祖的故事及“周氏家训”

看古说今:周孚定先生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上面写着“来来往往看一遍”,周孚定先生说我每天都在看报纸,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精神的最好体现。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所立的“家规家训”,我也希望孩子们能认认真真的去学好,能够传承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今,周氏家族中亦不乏优秀儿女,仍为丽江教育、艺术事业努力做着贡献,周霖之子周孚政、周孚印,周霖之外孙和品正均为丽江这片热土的优秀艺术家,孙子周荃已经成为丽江师专艺术系一名优秀的教师。周家儿女正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贡献着力量,周氏家族书香传家、世代“清傲”的家风,正如周霖老先生晚年画作“傲到得梅时”一样,映照了周霖老先生的一生,也映照了周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古城区纪委 和晓兵   潘青松   黄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