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一个朋友,调任到一个多年“后进”的乡镇担任主要领导。不到两年,该乡镇一举变成“先进”。当被问及有啥经验时,他脱口而出:“不管开什么会、搞什么集体决策,我都是最后一个发言。”“最后一个发言”短短6个字,看似简单,却中肯深刻,蕴含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智慧。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内民主集中的氛围日益浓厚。仍然有个别党政一把手把议事决策当作树立威信、刷“存在感”的大好时机,似乎不“先说两句”就树不起威信,好像不“先谈一下”就找不到“存在感”。如此一来,下属往往只愿意在“大调子”下发言,或是论证领导意见的正确性,反而忽视了集体决策的重要性,极易导致决策失误。
工作中,项目有没有“上马”的必要,工作该如何来推动,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出发点,自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只有集思广益、充分论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凝聚起成事的合力。变“独奏”为“合唱”,变“意见导向”为“提炼意见”,有利于找出不同声音中“最大公约数”。某种角度来看,“最后一个发言”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对自我的监督,也是对自我的保护,更是增强党委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力举措。(孟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