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笔者和两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们从事同样的工作,而且都很有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在单位是公认的“老黄牛”式干部。但谈到工作中的压力,一个朋友说感觉工作压力不大,而另一个却觉得工作辛苦,并不轻松。
为什么会有“同工不同感”的情况呢?原因就是前者除了实干外,还懂得巧干。
毫无疑问,实干和巧干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干是态度,要想履好职、尽好责,就得有实干精神。要想在克服困难中赢得主动,在解决矛盾中占得先机,就得靠真抓实干。巧干是能力,光有“老黄牛”式的实干是不够的,必须得在“低头拉车”的同时,抬头看好路,不然就有可能走了弯路,出工出力却跑偏了方向,结果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边干边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科学观、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所说的巧干,不是偷懒和投机取巧,而是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想做到能巧干、会巧干,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哪些常规性工作需要及时“回头看”,哪些季节性工作需要提前“备好料”,哪些突发性工作需要下好“先手棋”等等,应做到“茶壶里煮饺子——心中有数”。其次,要做个勤快人。脑子要勤,勤用新思路分析问题,善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嘴巴要勤,不会就说,不懂就问;双手要勤,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巧干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基于对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实干的升华,是实干的必然归宿。所以说,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去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找准突破口。既要努力实干,又要懂得巧干,如此工作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孟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