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切忌“拍脑门”

发布时间:2017-02-15 07:40: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春节期间,笔者到乡下亲戚家拜年,看到村旁一大块土地上长着一些叫不出名的植物。东一片、西一片,参差不齐,高低不等,一派凋敝景象。经了解得知,这是去年初县里大力推行的扶贫项目——药材种植。但由于当地气候不适宜药材生长,扶贫项目在一番热闹之后留下个“烂摊子”。

扶贫项目本意在为贫困地区群众“雪中送炭”继而“锦上添花”。然而,一些地方却在“市场行情没摸清、项目评估没抓实、本地特点没把准”的情况下,“拍脑门”决策,违背客观规律盲目上马扶贫项目。结果,“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群众不但没摘掉“贫困帽”,还让大量资金投入打了水漂,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各贫困地区资源条件、区位特征、产业结构各不相同,致贫原因有别,需求不一。如果所推项目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往往会事与愿违,很可能成为“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甚至让“群众都怕了”。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就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分析,科学研判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强化扶贫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扎实推动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张鹏 孟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