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及时到”,才不会事后“没想到”

发布时间:2017-02-13 16:59:2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没想到”,这平日里常能听到的三个字,一旦放到正风反腐特殊语境下,就多了一些别的意味。

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被“带走”时,会用“没想到”痛悔自己的深陷泥淖,身边同志也会用“没想到”表示惋惜慨叹。有些党组织等发现党员干部的问题“敲门”进去时,吓一跳,更是用“没想到”来形容惊讶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没想到”?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条,是监督没有“及时到”。许多的“没想到”,往往藏身于光照不到的地方,是监督缺位的结果。正是由于长时间“没看到”造成的印象反差,才导致问题突然暴露出来时,让大家惊呼“没想到”。

“无事不侵扰,大事才敲门”,是对同志的放任,也是主体责任缺失的表现。对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出现严重问题的那些党组织来说,事后的“没想到”很可能意味着事前的失职。破解这个问题,各级党组织就要充分考虑到以前“没想到”的暗角,把管党治党之责牢牢扛在肩上,既注重选拔任用的入口关,更要注重日常的监督管理,不能当偶尔的“座上宾”,而是要成为“家常客”,经常主动敲敲党员干部的门。不管是党员干部的家门、办公室门,还是“心门”,组织都要多敲一敲。唯有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出了事慨叹“没想到”。

阳光照不到,不仅会“缺钙”,还容易滋生病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党忠诚老实是根本,自觉接受监督是应有之义,思想的大门要随时随地向党组织敞开,积极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有芒刺在背”是幸运的,因为规避监督和约束的过程,其实也是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过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将自己置身于监督的光亮之下,别总想着成为监督之外的“特殊人”、“例外者”。有时候,哪个扣子没扣好,自己浑然不觉,经人一提醒,就可以及时更正;犯了小错、得了小病,有了监督提醒,就能够及时改正。切不可逃避监督,“脱单”久了,等铸成大错回不了头或“病入膏肓”时,才追悔“没想到”,没有意义。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就好比车无制动、马无缰绳。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刹车就上路也会出事;再值得信任的马,没有缰绳也有野性复萌的危险。如果只讲信任没有监督,信任基础就会越来越弱,责任虚化弱化,制度规定也会停留在口头上,加强党内监督就会成为一句口号,全面从严治党更无从谈起。可以说,没有监督的信任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没想到”。

“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优秀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都要找准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的职责定位,把握关键点、盯住风险点,织密“笼子”、堵住“漏洞”,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用监督的二十四小时“在线”,确保权力始终“在轨运行”。

监督“及时到”,才不会事后“没想到”。(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