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发挥巡察“利剑” 集中“政治体检”

发布时间:2016-12-05 09:00:13   来源:昭通市纪委

大关县在开展首轮巡察中突出问题导向,高标准,快节奏,机动灵活,精准发现,定点突破,充分发挥巡察“尖兵”“利剑”作用,开展对党组织的“政治体检”,对党员干部集中“补钙”和对作风建设的“综合会诊”,延伸全面从严治党触角,巡出了威严,察出了声势。

创建机制,夯实巡察基石。县委严格履行巡察工作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对巡察工作认真安排、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中共大关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大关县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方案》,从职能定位、巡察对象、内容,巡察方式方法和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切实形成领导定责、组织实施履责、成果运用督责、整改落实尽责、失职渎职问责的巡察工作体系。成立大关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负责全县巡察工作。领导组下设巡察办,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巡察组开展工作。县政府划拨专项巡察启动经费10万元,以保障第一轮巡察工作顺利开展,从明年起将巡察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为巡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巡察工作提供保障。

储备人才,练就业务精兵。围绕“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立足巡察工作需要和纪律要求,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抽调党性强、敢担当、守纪律、讲原则、能干事、讲团结的30名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组建县委巡察工作人才库,严把“进口关”。组建3个人才分库,分别建立巡察组组长库、副组长库和巡察工作人员库,按照干部的职级、文化、专业和工作阅历,分别进入相应的人才分库,便于每轮巡察实施前,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条件合理搭配巡察组,做到人事相宜、人岗相适。进一步规范巡察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纪律要求,对15名首批巡察尖兵进行业务培训,把握巡察工作重点和方向,提升巡察能力素质,让各巡察组做到胸有成竹开展巡察。

立明规矩,规范巡察行为。各巡察组组长以对党负责的政治意识、发现问题的责任意识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党性意识,开展巡察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巡察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实行责任倒查,制定严格的巡察工作责任领导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确保巡察工作规范,有序、有力推进。

猛追问题,擦亮巡察探头。采取县直部门、乡镇、村三级巡察同推进的方式,每轮巡察单位由县直部门和乡镇组成,为今后的巡察工作打好基础,积累经验。今年首轮对3个乡镇和3个部门开展巡察,并延伸到村、组巡察。3个巡察组进驻后,及时在大关电视台滚动播放巡察公告,在巡察单位办公区域和辖区的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公共场所张贴巡察公告,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专门值班电话、邮箱等,畅通巡察举报渠道。并通过民主评、问卷查、个别谈、深入访、查阅资料等方式紧盯重点环节、关键人物、重点事项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进行分类汇总处理,确保工作到位,巡察动真碰硬。

严督实察,巡出反腐声威。深化监督内容,紧紧围绕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紧扣“六大纪律”,严把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突破问题、反馈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首轮巡察,共发现问题88个,其中“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22个,“违反廉洁纪律”方面16个,“违反组织纪律”方面10个,“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方面29个,“其它”方面11个。边巡边改问题16个,提出整改建议38条。首轮巡察提出问题线索76个。县委巡察办根据巡察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登记,挂号销号制,根据问题线索逐一开列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各巡察组对巡察单位反馈意见时着重把问题请清讲透、要害点明,并实行整改一个消号一个,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