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6-10-25 16:10:27   来源:昆明市纪委

日前,昆明市委首轮巡察工作启动,将对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及昆明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6个单位开展巡察。

这次巡察,在昆明历史上尚属首次,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干部群众对此寄予厚望。市委巡视办负责人表示,各级党组织和巡察机构将以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严从实打好巡察监督“第一仗”,确保巡察工作取得群众看得见、感受到、反响好的实际成效。

破解压力层层递减、“中梗塞”难题

昆明开展首次巡查,成为落实“两个责任”,补齐基层党内监督短板的创新之举,将填补对市直部门及县级以下巡视监督的空白,覆盖基层巡察的“盲区”。

市委首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毫不避讳地指出,当前,落实“两个责任”还普遍存在压力逐级递减,部分基层党组织责任意识淡漠、责任担当缺失,管党治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开展巡察工作,就是要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把责任压到基层,强化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主体责任意识,有效破解落实‘两个责任’在市县以下压力层层递减、‘中梗塞’的难题,形成落实‘两个责任’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巡察组组长说。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此次开展巡察工作主要是帮助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真正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巡察一方面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紧扣党的“六大纪律”,及时发现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纠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选人用人、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强大震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要实践运用好“四种形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先行先试或受客观因素影响出现的轻微错误、无意过失,同明知故犯、我行我素、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通过问题解决,解除想干事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党员干部甩开包袱、轻装上阵,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凝聚起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构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以党章党规为尺子

巡察组将以党章党规为尺子,重点检查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自觉把一切工作置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集中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政令畅通;是否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本单位本系统内是否存在纪律松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执行决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政治和经济利益相互勾连等问题。

巡察期间,巡察组还将注意结合被巡察单位的行业、文化、领域特点,注重查找存在的个性问题,并在巡察报告中予以反映。

巡察报告将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次巡察发现的问题将讲具体,特别是市委和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点到的重点问题,将在反馈时被一针见血指出,该点名的点名,该点事的点事,将巡察发现的问题原原本本反馈,不作任何修饰,起到红脸出汗、起鸡皮疙瘩的作用,让反馈带有“辣味”。

对巡察发现的问题,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边巡边改、全面整改,对违纪违规行为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把整改的态度和效果作为处理违纪违规问题的重要参考,对主动交代、主动和及时整改的,将依纪依规,最大限度地提醒、教育、挽救;对执迷不悟,甚至搞欺瞒对抗的,将从严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将加强对整改成效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发挥示范效应,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巡察整改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跑风漏气、失密泄密将被追责

此次巡察制定了“最严”纪律,将严格追究,压实责任,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对接受巡察不配合、开展工作不积极、巡察监督不严格、巡察整改不到位的,对巡察监督中跑风漏气、失密泄密、隐匿和瞒报线索的,都要严格追究责任。

巡察工作也将按照《巡视工作条例》规定的13种工作方式,准确把握政策,科学规范使用。巡察组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职责,对首轮巡察中的重要情况、敏感事项和重大问题,将及时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不作个人表态。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90044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