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名副团职军转干部17年来始终坚守在反贪第一线;他,心系群众,秉公执法,用行动诠释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他,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自己却两袖清风,住在58.03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去世6个小时前仍在忘我工作,在连续加班一个月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表;他曾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先进检察人员”,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保山市人民检察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好党员、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3次。他清贫一生、硬气一生,他就是保山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普通的反贪干警—石清佩,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石哥”。
“我要去最苦最难的部门”
熟悉石清佩的人都知道,他有着23年的军旅生活,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侦察排长他亲历过炮火的淬炼,正是这些经历,打磨了他坚忍不拔、忠诚无畏的个性。
1996年,41岁的他转业到保山市人民检察院,领导问他希望到哪个部门工作,他说:“我要去你们最苦最难的部门。”这是石清佩的第一次选择。当时的反贪局,仅有6个人,办公设备简陋,办案条件艰苦,有时去山区办案,他常常需要背上行囊,翻山越岭,借宿农家,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直到查清案情。石清佩虽然有大学文凭,但在部队上对法律接触不多,有些艰涩的法律术语他常常要琢磨好一阵子。
作为一个处级干部,又是反贪副局长,“老石哥”很能放得下架子,不耻下问,向办案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甚至向才从大学毕业的新人请教。他把进入检察院当作第二次“入伍”,白天办案,晚上他就开始挑灯夜战—剪报、记笔记、写心得,在同院的同事记忆中,那一年“老石哥”家里的灯似乎永远都亮着。17年的检察生涯里,他记下了10余万字的办案技巧、办案心得笔记,收集的近千个经典案例贴满了7个厚厚的剪贴本,也完成了从一个反贪新兵到业务专家的完美蜕变。回忆往事,有人问他曾后悔最初的选择吗?他毫不犹豫的说: “没有吃苦的决心,我就不会干反贪。”
石清佩的第二次选择是1999年,从反贪局领导职位上退下来,组织上想给他安排一个清闲岗位,但石清佩却坚决要求留在反贪局做一名普通检察员,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反贪工作。从反贪副局长到普通检察人员,角色变了,可是干起工作他还是那么投入,那么用心,外调、审讯依然如上战场似地透着一股虎劲。
2003年,院里进行岗位调整双向选择,当时自愿去反贪局的人并不多,大家都觉得,反贪局加班加点工作辛苦不说,最主要的是案件难办,容易得罪人,工作压力大。可是,石清佩的意向表上,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选择的都是反贪局,因为他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工作不能挑肥拣瘦,越是难干的工作越要有人干。
2013年,这是石清佩人生中最后一次选择,作为一个年近六旬快要退休的老同志,院领导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身体,几次征求他的意见,想为他调换一个相对清闲的部门。石清佩每次都以“换岗位难以适应”为由婉言谢绝领导的好意。就这样,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中,石清佩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反贪事业。17年过去了,院领导、局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跟他一起办案的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比他年龄小、比他晚来检察院的都成为部门领导甚至基层院领导,但是,他却一直兢兢业业地以一名普通检察人员的身份坚守着,这种坚守平凡却伟大,平淡而执着,正是他对党、对人民、对检察事业忠诚的最好诠释。
“每个案件都是一场博弈”
“每个案件都是一场博弈,就像下棋,在每次较量中如果我赢了,我揭露了犯罪,我会很有成就感”,石清佩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是当之无愧的“消防员”,基层院一遇到疑难案件都争着请他下来协助指导。2012年3月,隆阳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腾冲县林业局局长张某某受贿案中,张某某对先后两次受贿60万元的犯罪事实突然翻供,案子一筹莫展之时,他们请来了“老石哥”。通过对张某某住宅及办公地点仔细搜查,石清佩发现了张某某在昆明购买高档衣物、箱包的购物小票,凭直觉他认为购物小票有问题,于是石清佩主动请战带队到昆明张某某购买物品的4家公司查询相关票证。要从时间跨度5年,摞起来可以堆满几间屋子的票据的海量信息中查找犯罪证据无疑是火中取栗。三天两夜不眠不休,一起查账的两名同事都坚持不住打算放弃了,可“老石哥”却一边打气一边出主意:“我们根据年限一张一张的翻,不信翻不出来。”库房内又热又闷,浓重的霉味、灰尘让人难以呼吸,他硬是坚持了下来。20多天,他们把几十万张票证翻了一遍,找出张某某购买物品的票据120余份,并通过票据核对了四家公司出具的发票20余份。
在票据面前,张某某仍然百般抵赖,胡搅蛮缠,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案件碰到前所未有的难度,但骨子里天生的傲气和不服输的禀性,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为了找到有关证人,调取书证、物证,他多次往返昆明、腾冲等地。办案是智者之间的较量,也是勇者之间的对话,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张某某无话可说,最终在犯罪嫌疑人只字不供的情况下,靠确凿的证据将之送上审判席,处以 13年徒刑。在他的带动下还一鼓作气查办了保山市林业系统贪污、行贿、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18人。
“他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和不同经历的对象都有不同的审讯方法,就像一个怀揣着打开各种门锁钥匙的工匠,总能水到渠成”,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2013年4月,腾冲县人民检察院接到很多初级中学家长反映食堂的饭菜质次价高的问题后,通过摸排调查,获取莫某某在承包学校食堂、超市过程中有行贿嫌疑。莫某某长期经商又曾在部队服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到案后,要么不说话,要么避重就轻,审讯工作陷入僵局,“老石哥”“临危受命”,在了解案情,分析材料后,他主动提出自己担任从凌晨4点到8点的主审人,这个时段是人一天中最疲劳、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
审讯开始了,莫某某仍然态度冷漠,但“老石哥”不急不躁,与他聊起了自己的从军经历,聊到自己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莫某某态度开始有所转变,“老石哥”又提到莫某某的家乡,从当地风土人情到特色小吃,娓娓道来,莫某某很惊奇,话也开始多起来,“老石哥”突然话锋一转:“你老家那么好,怎么会想到来腾冲做生意呢?”莫某某迟疑了一下,慢慢讲起了自己创业的过程,“老石哥”专心地听着,不时插上几句。“那现在你一定赚了不少钱吧?”莫某某苦笑一下,说起生意艰难,垫支大,利润薄。“老石哥”微微一笑:“怕不见得吧,我知道干这行利润很大的。”
莫某某有些着急了:“怎么不会!现在当官的都很贪,钱给不到谁帮你办事!”“老石哥”脸一板:“你别瞎说!我们的干部都很廉洁的。”“我瞎说?不错,廉洁的干部是不少,可是收钱的也大有人在,就说某某单位的一把手某某某吧,嘴上说不要,结果还不是照样收钱了。” 莫某某辩解道。老石哥”微微一笑:“这些我们都知道,不过详细情况你还要再说一说,能否争取宽大处理就看你的态度了。”最后,莫某某交代了自己在承包学校食堂、超市过程中行贿45万元的犯罪事实,根据莫某某的交待,又一举查办腾冲3个中学在食堂、超市承包过程中行、受贿案件6件8人。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在石清佩的心中,不管大案小案,只要涉及群众利益,都要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交待。石清佩出生在贵州长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对人民群众有深厚而质朴的感情。他常说:“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
2010年5月19日,正在昌宁协助办案的石清佩在反贪局办公室接到耈街乡新厂村一名退休老社长电话:“包工头把我们村的移民补偿款骗走了,人也跑了,你们检察院管不管?我们已经组织了一百多人准备到省里上访了!”总投资277.31亿元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小湾水电站横跨大理南涧、保山昌宁、临沧凤庆三县。该项工程涉及昌宁“移民安置费”、“三通一平费”、“林木、林地、土地补偿费”等国家专项资金达数亿元,石清佩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肯定存在职务犯罪问题!情况紧急,石清佩安抚来话人员:“这事检察机关坚决管!请你们相信检察机关!”同时迅速向领导汇报后,立即和昌宁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进村入户,一方面安抚群众,一方面调查取证,在短短几天内,一举查明了耇街乡人大原副主席兼挂村领导刘某某玩忽职守、受贿犯罪事实。然而,包工头赵某某携款在逃,群众最关心的是自身的直接经济利益,抓获赵某某是整个案件的重心。首先必须搞清楚赵某某现在藏在什么地方?石清佩迅速与保山市国家安全部门紧急接洽,通过手机卫星定位系统,确定了赵某某躲藏在缅甸国的边境小寨——法师寨。
他一边与德宏公安机关外事部门取得联系,一边带着相关法律文书与侦查员一起迅速赶赴陇川县,获准出境许可后,由于事涉国家管辖权,石清佩知道无法在境外直接对赵某某进行缉拿,又通过关系人找到了缅甸国某边境出入境管理局局长。获得了他的支持后,数百份赵某某的照片被迅速分发到法师寨、曼赛央及周边寨子。赵某某最后走投无路,在法师寨借用别人的手机打通了石清佩的电话,声明他要投案自首。赵某某到案后,很快交待了向相关人员行贿并且诈骗公款的犯罪事实,并清退了诈骗的全部赃款。随着案件的逐步深入,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多达10人的窝案、串案全部告破。自此以后,老社长逢人就讲:“检察院为我做主,以后遇到困难和问题,我还来找检察院。”
石清佩常对身边的干警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谁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就要查谁”。2009年6月初,保山市人民检察院接群众举报反映原隆阳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杨某某在该区10多个乡镇的灾毁复垦工程中涉嫌受贿。“请检察院一定要严肃查处国土资源系统的腐败分子”、“我们靠什么生产生活?”……来自贫困老百姓的呼声牵动着每一位反贪干警的心。杨某某身份特殊,关系网广,担任重要实权岗位领导职务时间较长,作风霸道,加之认识许多高层领导和政法干警,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
面对杨某某这么一个特殊对象,石清佩主动请缨,一方面和其他侦查人员积极进行外调收集、固定证据,另一方面他认真研究案情,制定了缜密的审讯提纲。那段时间石清佩承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有上面施压的、有下面说情的,有明处利诱送钱送礼的、有暗地发短信威胁的,都希望他能法外开恩,网开一面。可是他顶住了各种压力,排除了各种干扰,在对杨某某针锋相对的审讯中,杨某某开始气焰十分嚣张,甚至扬言:“你们怎么把我叫来,还得怎么让我回去。”面对杨某某的挑衅,石清佩刚柔相济,既政策攻心,同时又以情感人,注重在讯问上讲究策略,人性化审讯,最终杨某某交代了6次收受承建方贿赂款73万元的犯罪事实。案件结束后,有人问他,杨某某后台硬,办案中有过顾虑吗?他笑着说:“党和群众就是我的后台,我后台比他还硬,有什么好怕的。”
“闲着要憋出病来”
反贪工作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一旦上了案子,就犹如攻克敌人的堡垒,丝毫不能松懈。作为反贪一线的一把尖刀,石清佩长年是“5+2”、“白加黑”地超负荷工作。抓捕犯罪嫌疑人、制定侦讯方案、突破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繁忙和劳累程度超乎常人想像。17年来,在同事们印象中,“老石哥”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局里、最后一个离开,没请过一次事假。而在妻子的眼里,石清佩把家当成了旅店,一年365天,能有一半时间在家就很难得了。
2009年12月22日,在突审隆阳区国土局工作人员涉嫌贪污灾毁复垦专项资金150余万元的案件期间,他的后脑勺部长了一个包(囊肿)。由于连续几天办案,工作太累和休息时间不足,加之审案压力较大,石清佩病情日益严重了。在领导和同事的催促下,他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必须住院治疗,他却隐瞒病情继续工作:翻阅案卷、制作笔录、审讯犯罪嫌疑人……他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又过了几天,囊肿不但没好还不断长大并且发炎化脓,同事们都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他说:“一点小毛病,叫我去医院闲着,没病都要憋出病来”。他自己在家将囊肿划破,用酒精和棉球堵住裂口,简单的包扎过后,又回到了办案区。就这样,石清佩的囊肿随着案子结束慢慢好转了,但他自己动“手术”划破囊肿的故事却让同事们为他捏了把汗。
石清佩经常到各基层院协助指导工作,在人们看来,下派指导不需要亲力亲为,动动嘴就可以了,但石清佩总是亲临办案一线,突审、取证、分析案情,随处都见他的身影。看到他消瘦的面颊,通红的双眼,同志们劝他先去休息,他说:“案子没拿下来,你们就是用绳子把我绑在床上,我也睡不着。”2013年3月14日凌晨2点,石清佩正在协助昌宁县人民检察院办案,手机玲声响了,原来是腾冲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在突破案件中遇到阻力,想请他连夜赶到腾冲帮助突审。大伙儿都劝他:“老石哥,你已经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身体吃不消,现在夜深了,你先休息一下,天亮后送你去。”他说:“案子不等人,我必须连夜赶到。”同事们没有劝住,只好安排车辆送行。到达腾冲后,他顾不上休息,洗了把冷水脸后,立即投入工作,分析案情、研究审讯策略、审讯犯罪嫌疑人……早上8点,大家收到了石清佩的一条短信“案子开了”,这看似简单四个字,却凝结着石清佩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正是凭着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对法律的忠诚执著,石清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96年至今,他亲自突破案件101件,参办、协办222件,参与初查、协查线索656件,在他所突破和参办、协办的案件有大要案114件,涉案金额2772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45余万元,所办理的案件每一件都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
“家人怎么能享受工作餐”
石清佩常说:“反贪是一个高危行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如果没有一种不畏权势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没有一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信念和毅力,是办不成铁案的。”石清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的确,对于反贪干警来说,更多时候面对的是情与法的考验。17年的反贪生涯,石清佩经受过无数“糖衣炮弹”的洗礼,也承受了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但他冲破了那些七情六欲的重重包围,金钱面前不转向,法律面前不让步,人情面前不动容。2009年7月23日,在查办昌宁县林业局原林政科长翟某某受贿一案中,审查开始时,便有熟人、亲戚纷纷上门说情,甚至有人许诺只要手下留情立马给他妻子安排工作,结果被他一副黑脸严辞拒绝。保山一家房地产商张某某对“老石哥”放话,只要他放翟某某一马,就可以在保山开发的房产中给“老石哥”优惠。说是优惠其实就是变相行贿,“老石哥”义正言辞的回答他:“我虽然只住着几十平米的老套房,但是我的每一分钱都是清白的,你最好还是断了这个念想!”朋友知道此事后说他犯傻,不会用权;亲戚说他无情,六亲不认;妻子说他‘铁石心肠’,在案子上跟他通融,没门。而石清佩却觉得:自己手上的权利是是人民群众让我保管的,如果用来谋取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
石清佩的妻子下岗在家,看到别人都利用各种关系相继安排了工作,妻子也多次恳求他,希望他动动关系、托托人情,他都断然拒绝了。妻子很委屈的说:“家里仅靠你一个人支撑太辛苦了,我是想为你减轻点负担啊!”要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要支付岳母脑梗塞、糖尿病高额的治疗费,还要每个学期从工资里“挤”出一部分钱供在河北沧州的13岁的小侄女上学。石清佩太难了,家里58.03平方米的老房子,就只有用了多年的床、沙发、矮柜,还是结婚时置办的,电视是师傅修了好几次都不愿意修了,才刚换的新的。
生活的拮据有时让石清佩很无奈,可是这份拮据却让他活得很坦然。2013年8月至9月,市区两级院组成“阿石寨”专案组办案,期间因工作需要石清佩和其他办案人员每天都在隆阳区人民检察院食堂就餐,跟他同一个专案组的干警发现,每逢吃饭时“老石哥”总要“消失”20来分钟的时间,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他每天都要给卧病在床的妻子送饭。知道这一情况后同事们主动打上一盒饭菜让他带回家,可是石清佩却摇摇头说:“我在这里就餐是因为工作,家人怎么能跟我一样享受工作餐呢?”连一顿盒饭都不愿意占公家的便宜,这就是我们的“老石哥”,有人说,“清泉石上流”,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湾清泉纯净见底润物无声;也有人说他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人照出不足、照出差距,在对照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欠你的,退休后慢慢还”
在妻子朱丽吉的眼里,石清佩在生活上很“抠”,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常年累月都是一身穿了多年的牛仔服,一双胶鞋、一俩破旧的单车。可是在同事的眼里石清佩却非常慷慨大方,有时出差中误餐用餐时,他总是主动买单付账。对需要帮助的人他也从不吝啬,每次给贫困学生或受灾群众捐款时,他都非常积极踊跃。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前后捐了3800元,后来又偷偷地给灾区汇去了1000元,要不是妻子在他去世后无意中说出来,同事们还不知道。他还非常热心,乐于助人,办公室里什么设备坏了,他总是二话不说主动上前修理;院里那个干警家里有事了,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警办案中遇到难题了,他总是将自己积累的办案经验和技能倾囊相授;节假日安排值班或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争着抢着领任务。妻子有时不解的问:“你不是领导,也没有职务,什么事情都要冲前面,你图个啥?”“老石哥”却笑着说:“我是老同志,要发挥带头作用嘛!”
对工作石清佩倾注了全部的热情,而对妻子他却有说不完的愧疚,朱丽吉是蒙自市人,在保山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而石清佩却很少有时间陪她。2013年11月妻子不慎将腿摔伤,他一个人悄悄地将妻子送到了医院,治疗期间,他的电话一直都是热线,全是案子上的事情,他很想回去继续工作,可是又担心妻子没人照顾。妻子看出他的犹豫,不想给他拖后腿就说:“只是腿伤了,手还能动,你忙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朱丽吉自己拖着受伤的腿请邻居给她买馒头、方便面简单的应付一日三餐。朱丽吉回忆说,老石偶尔也会趁同事们吃饭的时间回来看她,他时常对我说:“老婆,我现在是没有时间陪你,等再过2年,我就带你到外面好好走走看看,我欠你的,退休后慢慢还。”可是这样简单的承诺,妻子却再也等不到丈夫兑现的一天了。
2013年12月6日,天色渐渐晚了,石清佩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案卷材料厚厚的一摞,边角已经翻得有点毛躁了,这是他办理的倾注精力最多、案情最为复杂一起案件——由省纪委和省院直接交办和督办的“10•31”专案。从领受案件开始,他的神经就处于紧绷状态,案子基本情况、每次讯问什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审讯中不能提的话题每天都要在脑子过好几遍,讯问提纲总是字斟句酌、反复权衡好几遍才落笔。此时的他胸口隐约作疼,写一会字,然后停下来,用拳头抵住胸口的位置,想稍稍缓解一下疼痛,这样的情况有好几天了,他没有告诉院里任何人。10点17分,他有点坚持不住了,豆大的汗珠已密集在额头上,他给反贪局长陈玉华打电话请假回家取药,在电话中陈玉华劝他明天别来单位了,在家好好休息。却被石清佩一口拒绝,“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取了药,我还来呢”。回到家,已经晚上11点了,妻子看着他脸色发黄、说话无力,苦苦的劝他:“咱们去趟医院吧!”他摇摇头说:“再等等吧,我要24小时待命,你腿疼先去休息吧。”妻子拗不过他只好依他。凌晨3点,当妻子再次走出房间时,看到的是丈夫倒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老石,你起来啊,你这是怎么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额外凄惨。
当120赶到时一切都晚了,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老石哥”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3年12月7日凌晨4点28分。妻子这时候追悔莫及:“早知道,我就是拖也要把他拖到医院啊”!同事们说:“老石哥”的身体这么壮,平时又爱锻炼,走得这么突然完全是被工作累垮的啊。”石清佩就这样带着他对检察事业的热诚,带着未尽的理想和追求,带着对妻子未了的心愿,默默的走了……在他的办公桌上,那尊生前他最重视的党旗形状的“共产党员示范岗”还是那么一尘不染,那本最后一次记录办案心得的笔记本还没有合上……而在他家的墙壁上,日历本上一个个红色的圆圈显得格外醒目,那是石清佩答应陪妻子回蒙自老家的日期,因为太忙总是一拖再拖。抚摸着那一个个的圆圈,妻子不停地念叨:“你不是说要陪我到处走走吗”、“你不是说咱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吗”、“你不是说一定会做个好老公的吗”……可是妻子的话,石清佩是再也听不见了。
41岁到58岁,这是人生中美好时光的末端。有的人,在这期间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石清佩却用自己对党、对人民、对检察事业的一腔赤诚,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在17年里6200多个日日夜夜中,坚守着,坚守着内心的善良纯洁,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着公仆的本来情怀,一直坚守到两鬓斑白,坚守到生命的尽头——这种坚守是一种责任,是一个人的信念,更是对检察事业的热爱。(段德荣 杨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