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支书”黄德府:党员服务群众应是“终身制”

发布时间:2016-08-26 16:23:56   来源:昭通市纪委

十年前,已经退休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当起了一生所任职务中最小的“官”;十年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老黄牛”精神,为基层共产党员树起了一面旗帜。

他说:“干部不搞终身制,但党员服务群众应是终身制。”

他,就是云南省盐津县中和镇艾田社区78岁的党总支书记黄德府。

退而不休,“老黄牛”担任“小村官”

“乡亲们,雨太大了,大家快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今年7月5日晚,盐津县中和镇艾田社区突降大雨,一时间,山洪暴涨,社区整条街被水淹没。暴雨中,一位老人趟着一地泥水,提着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指挥群众转移。他跑了3公里,也喊了3公里。

这位提着喇叭喊话的老人就是黄德府。这次暴雨洪涝中,艾田社区300多户群众住房不同程度受损,但仅有1人轻伤。社区群众说,这多亏了黄德府及时疏散群众,但他却没能顾得上自己被淹的家。

老人中等个子,面庞瘦削,头发花白,虽然年近耄耋,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在艾田,大家习惯叫他“老支书”。

干过乡镇党委书记、当过县乡镇企业局的局长,2001年,黄德府退休后回到家乡艾田乡准备安度晚年。2006年艾田撤乡并入中和镇,由乡变为社区,群众思想波动,社区工作难开展……黄德府作为退休干部,本可赋闲在家,但面对党和群众的需要,他又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艾田社区党总支书记这个重担。

“一开始家人都反对,觉得既然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我就召集家里的‘临时党员会’,做他们工作。”黄德府说,“‘官’退了,但党员不能休,趁自己干得动时,多为乡亲做点事。”

就这样,黄德府当起了一生所任职务中最小的“官”。

当“支书”3600多天,走村入户1800多天

“把社区建设得更繁荣、更和谐,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快乐、更幸福”“面对面才能心贴心”“沉下去与走马观花大不一样”“只有重心下沉,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他写在记事本上的几句话。多年来,黄德府记日记的习惯一直没丢。

艾田社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区,基础设施差,群众收入低。为了解农户需要什么,社区能做什么,黄德府当“支书”的这3600多天里,有1800多天都花在走村入户上。

每次入户,黄德府还习惯背个斜挎包,里面揣着起子、剪刀、胶布、记事本等物件。“这样碰到哪家需要帮忙,随时能搭把手。”

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老支书”是个“闲不住”的人。这十年,黄德府到底替群众办了多少件事,艾田社区的人一下子也数不过来:硬化集镇街道、安装有线电视、修通村组公路、兴办幼儿园、架设人行便桥、开凿水渠、修建耕作道、扶贫助学……

“回到村里干活不图钱,就希望能帮着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黄德府说。

为了让群众更快走上富裕的快车道,黄德府还很“前卫”地领着乡亲们搞起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栽种了1400亩李子、2400亩核桃、220亩桃子。从选购秧苗到投入栽种,再到田间管护,黄德府也是边学边带,边带边学。为此,他没少看农业技术类的书和资料。

在黄德府这头“老黄牛”的带动下,艾田社区的人均年纯收入从2006年的2450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5466元。

官越当越小,群众却离不了

黄德府告诉笔者,自己是有退休金保障生活的,所以现在的“工资”他从未领过。他让工作人员把自己的那笔收入全部用于社区的扶贫和做其他各项公益事业。换句话说,当这个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德府就是在“义务劳动”。

今年社区换届,黄德府又被群众选为党总支书记,开始他在社区的第四届任期。“年龄是大了点,但我还得接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呢。”黄德府说。他掰着手指头数自己接下来要干的事:社区还有4个村小组的公路没有硬化、生态旅游还能做更大、环保污水处理得做到位……

“他把群众的冷暖总是挂在心头,他说退休了,还能为群众做点事,这也是在享受晚年生活。”中和镇驻艾田社区扶贫工作队队员王莉说,“老支书”的举动给人们很大触动。

经过黄德府的“积极经营”,社区两委班子“懒、软、散”现象也成为历史。如今,一个能吃苦、能奉献、能工作的团队已经成型。

黄德府办公室墙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立党为公为国争荣国不富强羞作人民公仆,执政为民与民分忧民不兴盛耻为国家主人。”他说,这是他写给自己的,也是给所有党员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