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辉:用生命为人民扫雷的英雄战士

发布时间:2016-07-29 14:43:24   来源:文山州纪委

程俊辉,生前系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三队一班下士,1994年5月16日出生,2012年12月从重庆长寿入伍,曾任第14集团军某旅工兵连十四班副班长。2015年7月参加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2016年6月4日,在富宁县田蓬镇芭蕉塘火石坪山雷场执行人工搜排任务时光荣牺牲,年仅22岁。云南省军区批准他为烈士,追记二等功。

年仅22岁的战士牺牲在边境扫雷战场

中越边境雷场素有“死亡地带”之称,至今还有51片雷区、95个雷场,残存几十万枚地雷、炮弹等各式爆炸物,“地雷村”“死亡谷”遍布边境,这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混合雷场。2015年初,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云南省军区中越边境第三次大扫雷任务,一场特殊的战斗就此打响!当时正在参加野外驻训的程俊辉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向组织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

2016年6月4日,中越边境线上酷热难耐。富宁县田蓬镇的芭蕉塘,当日的气温接近40度。这里地雷密布,是扫雷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没有人敢轻易踏入,因为在这看似寂静的山谷,处处充满杀机。然而这一天,几个解放军战士却闯进了这片“死亡地带”,他们是扫雷三队的战士,程俊辉是其中一员。

对于副班长徐正昌来说,那天的情景是他一生无法磨灭的记忆。芭蕉塘的火石坪山,地雷密布,山势陡峭,几名战士来到雷场后,程俊辉盯着山体正面的陡崖观察了一会儿,主动请战:“我从正面上山,大家从侧面包抄!”说完他便全副武装,向搜排难度最大的陡崖走去。程俊辉是队里的排雷能手,徐正昌放心地让他去了。

18时许,程俊辉搜排到半山腰时,手中的探雷器发出一阵警报声,他提醒距他10米远的徐正昌:“有绊发雷引信,你立即退到15米之外。”

谁也想不到,意外就这样发生了,正当程俊辉屏气凝神排除引信时,脚下的一块巨石突然崩塌,他随即坠落至30多米深的谷底。正在一旁搜排的徐正昌急忙冲下山,只见程俊辉躺在一片荆棘中昏迷不醒,两眉间的伤口鲜血直流,手上紧紧握着那枚刚刚排除的地雷引信。

从雷场到田蓬镇卫生院,再辗转至70公里外的富宁县人民医院,救护车一路疾驰,可最终没能追上程俊辉生命流逝的速度。当日22时00分,程俊辉因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那天,距离他22岁的生日,仅仅过了19天!

22岁,正是人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可年轻的战士却牺牲在了边境的排雷战场上,怎能不叫人悲痛惋惜?虽然军人难免有牺牲,但当牺牲真的来临,却又是那样让人难以承受。

没有人愿意牺牲,但是,程俊辉和战友们,却选择义无反顾地走进雷场,与死神较量,只为换回边境线上的安宁。

“扫雷的日子,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时光!”

在富宁县田蓬镇的扫雷三队,记者见到了程俊辉生前的照片和他的遗物。这是一个阳光的男孩,每一张照片都是笑容,单纯而又温暖。工整的笔记本里,是一个男孩青涩而又坚定的人生理想:“比勋章更重要的是,在战胜敌人之前,我战胜了自己。加油,程俊辉!”

“1月15日 其实,任何人经历时,都不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一生最幸福的时刻。扫雷的日子,应该是我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时光。”

“4月1日 转眼又到了4月份,展开扫雷作业到今天为止已经奋战了12天,真正投入到扫雷作业中去其实也挺累的,平均一个分队一天要扛一到两吨的炸药上山,路远又不好走。晴天还好,一下雾或者是下雨路更滑。有时在山顶作业还会遇到冰雹,山脚村雷场用了七天时间。从爆破到人工搜排。接着马不停蹄转战到沙仁寨雷场。到后面你会发现扫雷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任务,真不假,到后面不仅是身体疲惫,心也很疲惫。”

“4月16日。连续爆破了四天,设炸药的路一天要往返四五十趟,一天下来膝盖已经痛得不行,哪怕是走一步路腿都疼”……

翻开程俊辉的日记,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个青葱温暖的小战士,在大雨泥泞中扛着炸药箱艰难前行,摔倒了,又爬起来。那是因为在雷区运送炸药,给多少钱都没有民工愿意做,程俊辉和战友们只能自己用肩膀一箱箱扛到排雷点,崎岖山路,一个往返就要6公里;仿佛看到他在和战友结对训练排雷技术,用手扒开路边的石砂子、扒开荆棘草丛、扒开稀泥甚至牛羊粪便,手指磨破了、指甲抠掉了也要继续。他也会为找不到地雷而沮丧,也会在完成任务后真心地欢笑,也会因为没有时间休假回家而心酸难过,他说,“虽然苦,但我觉得干的事很有意义,感觉很光荣!”

“想在当兵的这几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程俊辉参加扫雷队的初衷。14军某旅工兵连是程俊辉的原单位,入伍以来,他各项军事素质在全连名列前茅,多次给旅、集团军和原成都军区组织的集训队做示范,这样一个“尖子兵”让工兵连指导员徐茂俊很是喜欢,他甚至想好了程俊辉的将来:凭着拔尖的军事技能,完全可以考学提干、保送入学,个人前途一片光明。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程俊辉却向他递交了申请参加第三次中越边境扫雷任务的申请书。徐茂俊有些惋惜,扫雷队毕竟只是个临时单位,扫雷结束后何去何从谁都说不准。他找到程俊辉,像个老大哥一样为他分析了形势,劝他留下来。可程俊辉决心很大,他说:“指导员,我当兵就是为了做点有意义的事,我不想失去这次机会。”只是不想辜负青春中的这几年岁月,程俊辉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条件艰苦又危险的扫雷队,随部队开拔到了中越边境富宁县田蓬镇雷场。

在扫雷三队队长蒋俊峰眼里,程俊辉是一个很“拼”的小子,他对扫雷业务的钻研和悟性,让这个曾经的“扫雷英雄”也竖起大拇指。越制防步兵木壳地雷俗称“棺材雷”,因装药较大,外壳易腐蚀,埋设较深,探测和排除要困难危险得多。除了队长蒋俊峰,还没有战士能排除这种雷。但是,程俊辉却做到了。他针对木壳地雷结构特点,把金属残片和地雷进行反复探测比较,逐渐摸索出了探雷器报警声的细微差别,并总结出了逐层去除覆盖物、逐层探测的排除方法,这一方法在全队推广使用。

蒋俊峰还记得,今年6月2日,在中越边境488号界碑东侧小火石坪山雷场发现了大量疑似“棺材雷”,程俊辉主动请战,他对蒋俊峰说:“您在边上帮我壮胆,我自己来排除它。”蒋俊峰将信将疑,只见他小心翼翼拨开雷上的浮土,一手拿着排雷铲,一手拿着自制的“茅草刷”,巧妙地运用扣边、探底、拆信的“三步法”,成功地排除了该雷。

一个战士征服了“棺材雷”!蒋俊峰和教导员激动地把他抛向空中,以示祝贺。

为了当一名优秀的扫雷兵,程俊辉付出了很多,当兵四年,没有回去探过一次家;父母想到扫雷队看他,他却说“部队现在天天排雷,你们来了只会影响工作,还是等我回去看你们吧。”为了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创造了6分17秒排除1平方米雷场的纪录,被战友们称为“排雷王”。

雷场上,他总是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

边境线上的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四伏,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考验。程俊辉和战友们,基本都是90后,从小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中长大,“战场”与“牺牲”这样的字眼离他们太远,然而来到扫雷队后,他们在连续不断的生死考验中,深刻体会到了从军报国不是空有理想和热情,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今年4月,富宁田蓬的天气已经热得透不过气来,气温经常蹿上40度。在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扫雷官兵却还要穿着14公斤重的防护服在雷场紧张作业。战士们带去的水总是不够喝,越喝越渴,常常喉咙干得冒烟。那天,四班班长李思洋在李家湾雷场作业时中暑晕倒,四班战士们带去的水也都全部喝光了,正在大家着急时,程俊辉毫不犹豫把自己的水壶留给李思洋,自己顶着高温在山上排雷。四班战士把李思洋抬下山时才猛然想起来:程俊辉把水给班长了,他自己怎么办?当他们扛着桶装水找到作业点时,发现几近虚脱、嘴唇发白的程俊辉正大口嚼着草根和树叶汲取水份。

去年11月,战士李书明第一次清理爆沟,心里七上八下,又紧张又害怕,结果偏偏还是出状况了,他用扫雷耙刨出一枚木柄已经高度腐烂的手榴弹,当时拉火管的一头缠在耙齿上,弹体已经掉落在了地上,呲呲冒着白烟。李书明被吓得动弹不得。千钧一发之际,程俊辉一把将他扑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他。所幸那是枚哑弹,程俊辉才逃过一劫。

今年3月,杨正海和程俊辉搭档在沙仁寨某高地作业时,扫雷爆破筒突然滚到70米陡坡下的灌木丛中。程俊辉谨慎地下到坡地,准备把扫雷爆破筒拖上来时,突然山体塌方,程俊辉迅速躲进山下一块巨石后面才幸免于难。杨正海为他捏了一把汗,程俊辉却说:“我有经验,下次还是我先上。”

今年4月21日,扫雷小组在沙仁寨1号雷区进行扫雷作业。那是座非常陡峭的雷山,山上布满了凸出来的巨石,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山顶就是国境线,因此,只能采取先爆破开辟通道,然后直接人工进行搜排。

战士毛攀回忆说:“由于山体陡峭,我们决定沿着等高线实施爆破,第一次爆破完毕后,我们沿着炸开的通道继续深入。在我准备布设炸药时,我感到山体一震,头上的石块哗哗滚落下来,我往身后大吼一声‘山体崩塌啦,快往回撤!’就在我起身往回跑时,脚下一滑,跌倒在斜坡上,右脚严重扭伤,动弹不得。见我摔倒,已经撤出雷区的程俊辉又跑回来,一把把我扛上肩,往雷区外面背。到达安全地带后,我转身一看,一块上吨重的巨石滚落下来,重重砸在下面的山谷里,吓得我冷汗直冒。我盯着程俊辉直骂‘你不要命啦,跑回来做什么,要是迟一步你就是送死!’他也吓懵了,嘴唇直哆嗦‘我知道,但我不能抛弃你,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不管。’”……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在扫雷队,随便找一个战士,他都会跟你说出扫雷场上的惊魂凶险和战友程俊辉的铁血担当。

如今,程俊辉执行任务的富宁县田蓬镇雷场,战士们已经清除7.6平方公里的雷区,引爆、诱爆各种地雷、爆炸物1600余枚。走在边境线上,程俊辉战斗过的雷场现在焦土重发新绿,边民可以在这里放心地放牧、开垦。“把雷区清扫干净,这是俊辉一直的愿望。他虽然走了,但我们一定会替他完成这个愿望,把边境每一寸土地都干干净净地还给老百姓,到时候,我们会告诉他‘兄弟,你没有完成的心愿,我们替你完成了!’”战友徐正昌眼里含满了热泪。

在扫雷队的营房走廊上,一排用弹药箱种上的兰花正抽枝吐翠,为枯燥紧张的军营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战友们说,这是程俊辉每次执行排雷任务时,从雷场带回来种上的。他还和战友从雷场救下一只小松鼠,取名“安归”,寓意战友每天都能平平安安从雷场归来。如今,“安归”还在,他却永远地走了!

在程俊辉的老家重庆市长寿区,得知家乡人程俊辉在边境扫雷光荣牺牲,上千群众自发顶着烈日护送烈士灵车,洒泪送英魂。在扫雷队驻地,文山学院师生自发前往烈士追悼会凭吊烈士。

“他有血性,敢于牺牲奉献。”“他肯担当,不畏千险万难排地雷”“他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程俊辉在扫雷过程中光荣牺牲的消息一经媒体发布,数不清的网友立即跟帖凭吊遥祭。许多人发帖说:“又一位扫雷战士为了祖国献出了生命,致哀,致敬,扫雷英雄,一路走好。”“人民不会忘记你,程俊辉,一路走好!”(文山日报记者 窦文金   云南省军区通讯员 严浩 江彦军 田元 郭赣荣 曾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