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良,永平镇人大主席,永平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分片包保迁毛村恢复重建的负责人。刘绍良个子不高,结实的身膀,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实干担当,人称“恢复重建一本书”,全县七个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重点村组中,刘绍良就“揽了”三个,可见他肩上的责任与重任。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与老百姓同工同劳,老百姓早晚几点开工做到几点我就工作就几点。
迁毛村石桩小组因确定为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重点小组的时间相对滞后,小组内产业带动能力弱经济条件差,重建进度相比其它重建组来讲慢了许多,刘绍良毫无怨言的往自己身上压担子。与刘绍良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一人开车,跑点跑面,走村窜户,起早贪黑,为的是自己负责的灾后恢复重建点不掉队不拖后腿,“三过其门而不入”,之后留给自己和家人的安慰是:“感谢家人长期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迁毛村有24个村民小组983户,其中重建户就有702户。说起工作方法,刘绍良饶有兴致介绍说,全面贯彻“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民房重建原则是总纲总线,做细做实工作是重要的重建法宝。如今,迁毛村各家各户的主体建房工程已完工,与此相得溢彰的是,按照傣族习俗,傣族群众要在关门节前争取入住新房,因此,2015年底全面完成民房重建任务不成问题。
成绩的背后,是由无数个像刘绍良一样的人夙夜在公的工作付出。刘绍良说:“自从10.07地震来袭后,永平镇干部从那时起到现在都没有放过一天假,所有工作人员都以一对13户来对应开展工作,民房重建工作更是时刻不放松更不敢有丝毫懈怠!”。担当实干,出口谈想法和经验,肚子里装满故事,脑海里回放连连,最终铸就了民房恢复重建的有效推进。
当好群众的引导员,让群众成为民房重建主体。“10.07地震”发生后,迁毛村的农村群众在恐惶中等待,灾后重建工作一度被动,工作推进没有起色。刘绍良看在眼里想到实处,他抓住这是老百姓“等、靠、要”思想在作祟,而灾后恢复重建须要的是群众自己为主体,必须灵活处置把群众引导到这样的认识和做法上来。按照“八保八包”工作原则,刘绍良兼技术员、协调采购员、调解员和政策宣讲员于一身,驻村进户,以经常性工作为主并充分发挥村组的党员、老村组干部的能动作用,反复讲明政策,说明情况,直到把群众是建房主体地位并置于群众动手亲自建起房来才如释重负。就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到点到位情况下,一幅幅热火潮天搞建设的场景在迁毛村上下全面铺开。
村规民约好定事,“一事一议”出效果。民房重建规模大量也大,抓好规划是村庄建美建好的关键。迁毛村迁毛组是傣族寨子,邻里之间较窄,人居房和畜舍不分,寨子里主路、公共区域等规划落到实处既成重点也是难点。组成村组干部及其党员去做通做细工作是取得美丽规划的切入点,村组干部们充分发挥了作用,通过拟定村规民约,讲明“一事一议”项目是利当代利千秋难得机遇,并在村民大会上讨论决定“一事一议”的事情,这样各家各户按照决定让出地、腾出房,公共部分就有着落了,不断增强了当地群众建设互让的积极性,使得好多“墙边地脚”慷慨相让,公共项目一拍即成。
争相向前,“攀比”进度比成效。当地群众讲情讲义,不甘落后,不服输的劲头十足。刘绍良充分结合群众的民风民俗和心理特点,常以“激励法”使他们在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进行建房进度“攀比”,刺激建房互学互促互比,时间长了老百姓赶时间赶工期就蔚然成风。“流自己的汗,建自己的房”,老百姓建房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乡风文明绽放,邻里互助流光溢彩。刘绍良说,在深入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他们的工作不但获得群众肯定,还收获了真情和友谊。在与当地群众的面对面、心联心的坦诚交流和实干互助中,群众对于干部是心存感激的,热情地将小瓜、小菜拎给干部群众,代表的是一种干群关系的默契和谐。同时,通过民房互助互建互帮,邻里之间交流更多了,大家苦中有乐、你来我往其乐融融,这些可以在生产生活的热闹场面中充分感受得到,也可在路畅路通和寨前寨后更加宽敞的公共区域中体现出来,规划通寨主道路由设计的3.5米增加到建成后的4米,这些建设成果代表的是一种乡风文明的进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福相生。
期待群众有更好的生活。在刘绍良的眼里,灾后恢复重建中民房建设只是走进群众深入工作的一部分。在群众主体完成自建住房的情况下,刘绍良还帮群众想着搬进新居后的生产发展问题。群众建房的同时,伴随的是及时偿还建房贷款,为的是信贷圆满和社会信誉的洋酒清香。刘绍良说,在恢复重建中,我们为老百姓一家一户的贷款建言献策,建好房后,需要同步推进的是“一村一业、一组一品”的发展建设。在责任与担当面前,刘绍良时刻与群众在一起,在增强发展后劲增收致富方面想方设法去做实项目做实产业,尽快让老百姓还上贷款,过上幸福生活,这样的工作早傍在他的身边。(饶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