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降温不容监管撂荒

发布时间:2016-12-11 08:53:2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名“执着”的行贿人林涛。他23年执着向同一人行贿,哪怕对方已退休。而与其“交情深厚”的受贿者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原院长李泽爱,退休后仍不忘发挥其“权力余热”,利用在任时积累的官场资源、人脉关系,为林涛谋取不正当利益,最终两人皆堕入了权钱交易的深渊。

林涛23年如一日为李泽爱送礼,不忘李泽爱“恩情”,无非是看中了李泽爱的权力“还冒着热气儿”;李泽爱退休了仍不遗余力“帮到底”,无非是惦念着林涛的钱。看似一个“执着”,一个“义气”,其实是:你看上我的钱,我看上你的权,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领导干部像李泽爱一样,人走茶不凉,权力退而不休。他们不是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余热”,而是仍倚仗着过去的领导身份和人脉关系“呼风唤雨”“指手画脚”。他们中有人甚至对此没有清醒认识,以为自己仅仅是利用“人脉”获利,不违反纪律。殊不知,这些所谓的人脉,实质是用公权搭建,是变相的权钱交易。那些虔诚的投资者,正是想借用这些人脉接近权力,达成目的。

利益同盟行贿受贿长达23年之久,纪律约束和监督机制竟形同虚设,是没看到,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长达23年的权钱交易“腐败链”,表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也暴露出对退休领导干部的监督存在漏洞,个别地方监管“撂荒”程度,着实令人担忧。由于对退休官员的监管不力以及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一些人侥幸心理作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认为退休即“平安着陆”,贪腐行为也不会再受追究了。

“权力余热”“期权腐败”是近些年出现的隐蔽的腐败形式,因为有“退休”作为幌子掩盖,腐败行为不容易引人关注,成为监管的盲区,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治理“权力余热”,防止这种权力惯性与私利的“藕断丝连”,还是要靠制度来“割席绝交”。既要从制度上约束,更要从监管上重视,真正给权力上锁降温。只有让人为的主观因素在权力的运行中日渐规范,才能避免个人意志作祟,从根本上斩断权力任性的黑手。

退休官员被查的案例表明,退休并不意味着“平安着陆”,也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党纪在新老同志面前一视同仁,任何人都没有豁免的特权。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不论隐藏多久,也不论是否退休,都会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范敬宜同志曾作一首打油诗:“人走自然茶就凉,不凉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纵然成冰又何妨?”本案中,林涛的“义气”源于李泽爱在任时积攒的信息和人脉优势,这些“资源”才是送钱的真正意图,这样的利益关联是廉洁的大敌。领导干部莫要退而不休、贪念权力,否则想用“权力余热”为自己谋取私利,无异于纵身“火坑”,最终晚节不保。(施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