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14年9月14日至10月28日,省委第六巡视组对西盟县进行了巡视,并于11月16日反馈了巡视意见。西盟县委认真对照省委巡视组提出的要求及相关具体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进度,抓好落实。当前,整改落实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
1.关于“县委落实主体责任、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力度不够”的整改情况。一是认真履行县委主体责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统一领导。研究制定《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述廉的意见》、《西盟县纪检监察机关对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的若干规定》、《西盟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定》、《西盟县关于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行总结报告制度的规定》、《西盟县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方案》、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等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3次专题听取、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4次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3名县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全会公开述廉,42名单位“一把手” 进行了上镜公开承诺,432名科级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139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县委常委带队对66家责任单位进行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考核,对考核出的2家基本合格单位将在2015年进行重点整改。二是“扎实开展惠农资金使用情况督查。对全县7个乡镇和县农业局、林业局、民政局、财政局、畜牧局等16个县属部门的2013年强农惠农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督促监督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对2011年至2014年5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城乡医疗救助金、农村临时救助金、中央自然灾害补助金、种粮补贴(包括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公益林补贴资金和2013年至2014年100万元以下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资金共计14590.496万元,其中:种粮补贴(包括良种补贴、综合直补)3099.7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1946.61万元、中央自然灾害补助金642.36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78.28万元、公益林补贴资金370.38万元、农村临时救助金290.95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56.926万元、100万元以下项目资金7605.24万元。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放到农户“一折通”的惠农补贴和发放现金的惠农资金,与农户进行确认,共走访15个村民委员会31个村民小组158户农户。对100万元以下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抽查51个,发现问题33个(其中:共性问题8个,个性问题25个),追回违规资金11.65万元,印发监督检查情况通报1份,提出整改意见25个,整改要求7个,发出监督检查建议书1份。运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三是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有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范权力运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县共梳理权力岗位953个,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648个,梳理具有廉政风险的内设科、股、室、中心346个,查找风险点766个,制定防控措施1083条;确定廉政风险责任人646人,查找风险点1213个,制定防控措施1715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270个。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处置资金物资资源量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梳理的职权名称、内设机构和个人进行了风险等级评定,其中:高级风险点870个、中级风险点790个、低级风险点285个。
2.关于“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有差距,‘三转’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整改情况。一是强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2014年,先后交流提拔乡科级干部3名,调整充实乡(镇)纪检干部6名。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3件(其中:来信8件、来访13件、来电1件、网上信访1件)。初核12件15人,立案10件13人,自办案件9件12人,结案8件11人,正在立案调查2件2人。审理案件12件16人,结案10件14人,正在审理2件2人。指导部门办案2件2人,按期解除行政处分1件1人,回访教育3人。下一步,县纪委监察局将按照纪检监察机构改革要求,配强配齐县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办案力量,提高干部素质。二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和《普洱市群众工作问责办法(试行)》,严肃查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2014年,问责领导干部6件6人,其中科级干部4件4人,一般干部2件2人;给予诫勉谈话5件5人、通报批评1件1人。有序推进畅通群众诉求“五级联动”工作,2014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监督办理各类群众诉求379件,按时办结率为100%,满意率为100%。三是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实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力度,利用纪检监察信息、西盟木鼓网等宣传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六进入”活动,扎实做好廉政文化“进学校”、“进机关”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县民族小学院墙绘制廉政文化长廊200余米。在县委党校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举办党风廉政建设知识讲座4期293人,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0次812人次,开展庭审警示教育4次162人,向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发送手机廉政短信3次1282人。
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
关于“部分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解决问题不够。少数领导干部不熟悉县情、社情、民情,对布置的各项工作督促落实不够。务实、求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亟待加强。部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的整改情况。一是严督实导,全面推进廉洁自律工作常态化。认真抓好节日期间廉洁自律工作,全面加大节假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力度,通过采取明查暗访、重点抽查、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各乡(镇)、各单位(部门)公款吃喝、节假日值班和工作纪律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查处通报上班时间吃早点、买菜、上网、玩游戏、逛淘宝、脱岗、缺勤、值班制度落实不严等30起59人。二是严格公务用车管理。认真开展全县公务用车情况突击检查,加大公务用车整治力度,实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管理,对全县128辆公务用车张贴了公务用车标识,对在节假日期间未按规定封存、停放公务用车的2个单位进行了通报。三是积极开展“会所中的歪风”整治和“会员卡”清退活动。全县1587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新建、修改制度516个,未完成修订221个;废除制度72个;完成班子整改清单数362个,未完成286个;班子成员完成整改清单数3023个,未完成3274个;完成边学边查边改事项1612个,未完成758个。全面清理各类检查评比表彰项目,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71.4%。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8.7%。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深入开展精简文件和简报自查清理工作,认真清理会议文件和简报,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0%。建立机关廉政食堂14个,清理腾退机关办公用房104平方米。加强会议秩序监督,对17名缺会人员、5家缺会、代会、代签单位进行实名通报。五是在全县深入开展“四群、三深入、七到户”活动,把2014年作为干部作风转变年,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部分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解决问题不够,少数领导干部不熟悉县情、社情、民情等问题。
三、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选人用人方面
1.关于“班子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不够,科学民主决策意识有差距;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项问题决策听取意见不够广泛”的整改情况。一是强化学习,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规范县委工作程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提高县委谋大势、议大事、抓重点的能力和水平,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实,凡属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坚持和完善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对重大人事安排、重大建设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流、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进共识、促进团结、改进工作。11月16日巡视情况反馈以来,我县召开县委常委会4次,开展集中学习3次,共研究各类提交事项36件,其中:全县重大发展事项5件,涉及干部工作2件,基层基础建设2件,重大事项26件,大额资金使用1件。二是坚持贯彻执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入贯彻执行“两项制度”,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创新开展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全面推进“四群三深入七到户”活动,积极探索村级互助联动机制。每位常委每年深入基层不少于3个月。开展随机调研72次,召开民情恳谈会254场次,走访群众10179人,收集群众意见325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48件。全面提升推广“843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关于“交流任职干部偏多、轮岗过快,工作连续性、稳定性不够;对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不够,干部成长渠道狭窄,干部队伍老化严重,年轻后备干部缺乏”的整改情况。一是着眼全局,统筹调配,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统筹调配,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2014年全县调整干部16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06人,占63.9%;本地少数民族(拉、佤、傣)71人,占42.8%。提拔干部2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0人,占38%;佤族7人,占26.9%。全县35个党政工作部门,有32个部门班子中配有少数民族干部;61名乡镇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47人占77%,本地少数民族35人占57.4%,佤族23人占37.7%,已初步实现乡镇领导班子至少配备三分之一本地少数民族和至少配备1名佤族领导干部的整改目标。同时,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2014年共招录公务员55人,其中:招录少数民族46人占83.6%,招录本地少数民族31人占56.4%;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干部6人占11%。二是注重培养,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后备干部选拔、管理、使用机制,重点把公开选拔、干部考察考核过程、基层一线、综治维稳前沿、各行业代表人物中发现的优秀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库。目前,我县乡科级后备干部共166人,其中少数民族107人占64.4%,本地少数民族76人占45.8%。主体少数民族占乡科级后备干部库三分之一的整改目标已完成。2014年,从后备库中提拔使用17人,占提拔总数的65.4%。适当放宽报考和录用条件,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务员岗位,定向考录、招聘少数民族干部。三是注重多岗位锻炼,加强干部交流任职。建立“同一岗位任职超过5年”和“近两年交流使用”干部名册,拟定干部交流计划。目前,我县在同一岗位任职超过5年的有76人,占在职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9.8%;任职不满2年调整交流的干部7人,占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8%。研究制定干部交流方案,按期调整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强化县乡干部交流力度,确实走活干部任用这盘棋。2014年,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的交流干部61人次,其中:从机关交流经历单一的干部到乡(镇)任职4人;从乡(镇)交流到县级部门9人;交流党政正职5人。
3.关于“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低,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工程、财经、法律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工作亟待加强”的整改情况。一是注重专技人才培养,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云发〔2014〕1号)文件精神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西盟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实施办法》、研究制定《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和卫生行业人才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留才工作力度,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技人才培养,选派3名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员到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专业进修,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为加大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积极通过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考、紧缺人才引进等渠道,引进一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整体素质。2014年招录引进人才146人,其中:公务员考试录用55人;事业单位招聘84人(公开招聘56人,紧缺人才15人,定向招聘2人,代课教师转聘11人);选聘大学生村官6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1人(支农)。二是强化干部教育,抓好人才干部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调训、在线学习、西盟讲堂等现有学习教育平台及相关培训资源。选派155名领导干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建设科学化、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示范等专题培训。组织30名党政人才赴重庆大学培训学习8天。选送6名基层少数民族干部赴名村挂职学习锻炼2个月。组织240名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在线学习。邀请8名省市委党校教师、20名处级领导干部、2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西盟讲堂”为全县3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授课30讲。
四、其它方面
关于“进一步加强边境管控、禁毒防艾和反恐工作力度,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境社会稳定”的整改情况。一是建立县、乡(镇)、村(社区)、组、边境线五级防控工作机制。县级主要围绕单位内部防控建设、街面巡逻防控建设、视频巡查巡控建设和行业场所防控建设“四项建设”和复杂场所治安防控点、进出城卡点“两个点”进行部署和布局;乡(镇)一级主要围绕辖区内治安乱点的整治、主要区域巡控、报警执勤点建设等相关内容进行;村(社区)、组一级主要围绕整合治保、联防、民兵、调解等群防群治力量,发挥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职能进行部署和布局。二是重禁毒防艾工作。加大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认真开展艾滋病监测防治工作,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1128人次,阳性13例,阳性率为0.13%。三是极开展反恐维稳工作。成立反恐维稳工作指挥部,由政法部门牵头,全面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反恐维稳工作,主动与缅甸第二特区龙潭、昆马、营盘、岩城区加强警务协作,强化双边涉恐涉爆涉毒重点人员及危险物品查控工作。加强信息联集,由政法机关及公安边防、驻西部队、各乡(镇)组成情报信息工作组,负责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建立边防委、反恐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互通有无,情报共享,提高反恐工作超前性和预见性,掌握工作主动权。目前,我县社会治安良好,尚未发现涉恐人员落脚藏身、潜入潜出、密谋作案犯罪线索,各项反恐维稳工作正有序开展中。
整改情况还将在云南网和云南省纪委省监察厅网站全文通报。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西盟县反映。联系单位:西盟县委督查室;联系电话:8344111;电子邮箱:XMXWDCS@163.COM。
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