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离休干部,一辈子扎根边疆、扎根基层,呕心沥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入党誓词。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赵老”。 他是维西县老党员、文体局离休干部、老科协会员、维西县廉政文化进家庭示范户赵鹤阳。
情系傈乡 愿将人生写进大山深处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我们好日子过,党的好政策是我们各族人民的指路灯。”这是“赵老” 参加中央民族工作视察组时,从老百姓口中听到最多的话。他亲眼目睹了旧社会给广大老百姓造成的悲惨境况。这些亲身经历坚定了他对党的信念和忠诚,于是在此后60多年的风雨坎坷路上,他把自己的人生写进了傈乡的大山深处。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党中央的精神原原本本地贯彻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为党宣传最光荣,我要做一名党的宣传员。”这就是赵鹤阳同志毕生的目标和行动。说起“赵老”的人生选择,很多人也许不会理解。他是一个随海拔越走越高,而职务则越走越低的干部。他从一个处级干部到一般办事员,地域变了,环境变了,职务变了,唯独不变的是高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刚到维西时,“赵老”获取信息的唯一工具就是一部磁石收音机,他白天劳动,晚上点亮松明火把,将新闻记录下来,第二天张贴出去或写上黑板,群众从他这个“新闻窗口”里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20多年间,他用坏了8台收音机。
“我们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百姓穷,穷就穷在没有文化。因此,我买书,搞学习材料,送给傈乡的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学习,用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武装他们的头脑,提高他们的素质,群众的生产搞好了,生活自然也就提高了。肚子饱固然重要,但精神饱是更为重要的,所以,他们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我就特别高兴。”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87年,“赵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可是他却离而不休,始终坚持不懈地迈开双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无私奉献。他是傈乡大山深处的精神奇葩,为我们树起了一个感人至深,可亲可敬的样板。
离休不离岗 甘当党的政策宣传员
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是基层干部群众最重要的精神粮食。多年来,“赵老”不顾年迈多病,常年坚持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书送报,不间断奔波于贫困农户,困难党员之中,4661平方公里土地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用自己扎扎实实的行动,把党的温暖和声音传递到群众之中。走进“赵老”的卧室兼书房,除一张小床外,其余空间都被书柜、书架、书箱占据了,藏书达6万多册。《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求是》杂志等,都是他每年必订的报刊,2005年后,他每年订阅党报党刊的费用都在1800元以上。为了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老人自己掏钱购买资料,自己动手开办宣传栏、出黑板报、举办展览、自己担任讲解员,为基层干部群众订赠理论书籍40多种、近10万多册,大小国旗320面,党旗6面,慰问贫困群众189户。
如今已是90岁高龄的“赵老”,还常年坚持为干部群众送书送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经常与群众一道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多少年来,“赵老”一直心系保和镇傈僳族山寨的豪猪龙爪箐群众,为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了这里的建设与发展,他已经547次深入该村,连续8年到豪猪龙爪箐村组织春节文体活动,举办各种宣传栏68期。2015年元旦,90高龄的“赵老”又一次带着各种报纸、杂志来到豪猪、龙爪箐村民小组,向傈僳党员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中,老人也不忘鼓励村里的党员们转变思想观念,模范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好科学技术,把自己打造成为新时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农民。他还时常教育全村群众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整个村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他的宣传教育下,该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的新风尚:看书学习、参加文体活动的多,打牌赌博的少;谋发展、跑项目的多,求神拜佛的少;慰问老党员、困难户的多,走亲串门的少。比技术、比增收、比贡献成了村里的良好风气。如今,看着豪猪箐村、龙爪箐家家盖大棚种蔬菜,发展经济走上了小康路,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赵老”心里像灌进了蜂蜜那样甜。
一生做好事 只为那个面对党旗立下的誓言
“赵老”曾在日记中写道:“有一个誓言必须终生坚守,这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面对鲜红的党旗所立下的誓言。”为了这个誓言,他一生学雷锋,一世做好事,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誓言。
从1974年开始,“赵老”就无私赡养着两位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急需救助的孤寡老人杨秉仙和朱合明,30多年来,他为两位孤寡老人邮汇赡养费290次,累计人民币13万余元。除此以外,他还先后为长江流域洪灾,印度洋海啸、汶川、玉树大地震等灾区捐款数万元。
几十年如一日,从县城到山村,从高山到河谷,从桃红柳绿的春天,到炎炎夏日,以至白雪皑皑的寒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老”不顾年迈多病,常年坚持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书送报,走村串寨,用自己扎扎实实的行动,把党的温暖和声音传达到大山深处。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生活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一生没有为自己盖过一间房,也没有给过子女一分购房款,而是将自己有限工资收入的90%甚至是100%用于给全县广大群众创造学习条件。这些年来,他累计为贫困群众、贫困中小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和购书订报达数十万元。
作为基层一名共产党员,“赵老”始终无怨无悔、孜孜不倦地当着党在基层的义务宣传员,而且一当就是一辈子。他是一个好人,在他平凡而高尚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看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巨大价值和作用,正是凭着入党时的誓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他将自己的人生写进了傈乡的大山深处,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奇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敬重和信赖。他的事迹先后被国家《中国人才辞典》《盛世中华》《走向辉煌》《党旗飘飘》《红旗谱·永远的丰碑》《奥运之歌》《军之英才·共和国最可爱的人》等大型文献收录。2015年6月15日,云南卫视《情暖人间》栏目以《信念》为专题再次报道了他的事迹。他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评为“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授予“第三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中央、省、州、县各种奖项49项。
赵鹤阳同志高尚的人生选择和满腔热忱服务基层群众的精神,给我们以深深的教育和启示,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正能量。这种能量既体现了良性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又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需要这样的正能量,需要将这种正能量放大。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要像赵鹤阳同志那样,时刻关注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满腔热情地动员群众、尽心尽力地服务群众,为加快迪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普志忠 杨洁)